株洲城市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城市公园生态景观建设状况 | 第12-15页 |
·国外城市公园生态景观建设状况 | 第12-13页 |
·我国城市公园生态景观建设状况 | 第13-15页 |
·景观生态评价的相关发展状况 | 第15-19页 |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 第16-19页 |
2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方法 | 第19-24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3 株洲城市公园环境背景分析 | 第24-30页 |
·株洲市概况 | 第24页 |
·株洲市自然概况 | 第24页 |
·株洲市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页 |
·株洲市环境质量分析 | 第24-26页 |
·环境保护历史沿革 | 第24-25页 |
·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 第25-26页 |
·株洲城市公园现状及绿地指标分析 | 第26-28页 |
·株洲城市公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基础薄弱,发展困难 | 第28页 |
·轻视风景资源建设 | 第28-29页 |
·公园环境遭到破坏 | 第29页 |
·旅游资源与环保压力大 | 第29-30页 |
4 城市公园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46页 |
·生态指标选取 | 第30-32页 |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0-31页 |
·指标选取 | 第31-32页 |
·指标说明 | 第32-36页 |
·景观格局指标 | 第32-34页 |
·自然生态评价指标 | 第34-35页 |
·社会生态评价指标 | 第35-36页 |
·人为干扰指标 | 第36页 |
·城市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综合模型 | 第36-46页 |
·评价方法与权重计算 | 第37-46页 |
5 株洲城市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46-67页 |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 第46-50页 |
·平均斑块大小分析 | 第48页 |
·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分析 | 第48-49页 |
·破碎化指数分析 | 第49页 |
·斑块分维数分析 | 第49-50页 |
·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为干扰特征分析 | 第50-56页 |
·石峰公园概况 | 第51-52页 |
·自然生态指标分析 | 第52-54页 |
·社会生态指标分析 | 第54-55页 |
·人为干扰 | 第55-56页 |
·指标数据来源 | 第56-57页 |
·指标评判标准与赋值 | 第57-59页 |
·指标评判与赋值标准 | 第58-59页 |
·综合评价标准 | 第59页 |
·评价指标赋值及综合评价结果 | 第59-62页 |
·评价指标赋值 | 第59-60页 |
·综合评价结果 | 第60-62页 |
·对株洲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发展的建议 | 第62-63页 |
·景观公园向生态公园转化 | 第62页 |
·结合公园特点进行生态规划设计 | 第62页 |
·因地制宜,丰富植物品种,建设公园的生态特色 | 第62-63页 |
·加强管理与宣传教育 | 第63页 |
·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展望 | 第63-67页 |
·城市公园向生态公园的方向发展 | 第63-65页 |
·拓展设计领域 | 第65页 |
·景观设计不拘泥于审美 | 第65页 |
·注重文化特色的塑造和人性化的设计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