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匹配算法研究与实现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1页 |
| ·引言 | 第8页 |
| ·课题背景及来源 | 第8-9页 |
| ·本文的工作 | 第9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9-11页 |
| 2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 第11-21页 |
| ·入侵检测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 第11-14页 |
| ·定义 | 第11-12页 |
| ·作用 | 第12-14页 |
| ·入侵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程 | 第14-15页 |
| ·体系结构 | 第14页 |
| ·工作流程 | 第14-15页 |
|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 第15-18页 |
| ·按照信息源的分类 | 第15-16页 |
|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 | 第15-16页 |
|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 | 第16页 |
| ·主机和网络入侵检测比较 | 第16页 |
| ·按照检测方法的分类 | 第16-18页 |
| ·误用入侵检测 | 第16-17页 |
| ·异常入侵检测 | 第17页 |
| ·误用和异常入侵检测比较 | 第17-18页 |
| ·入侵检测系统的历程现状及发展 | 第18-20页 |
| ·历程 | 第18-19页 |
| ·现状 | 第19-20页 |
| ·发展前景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3 Snort系统研究 | 第21-33页 |
| ·Snort简介 | 第21页 |
| ·Snort系统结构和检测流程 | 第21-25页 |
| ·Snort主要功能模块 | 第21-23页 |
| ·数据包解析模块 | 第22页 |
| ·检测引擎模块 | 第22-23页 |
| ·报警日志输出模块 | 第23页 |
| ·数据包嗅探器 | 第23页 |
| ·Snort检测流程 | 第23-25页 |
| ·初始化阶段 | 第24-25页 |
| ·包处理阶段 | 第25页 |
| ·Snort规则 | 第25-29页 |
| ·Snort规则结构 | 第25-26页 |
| ·Snort规则树 | 第26-29页 |
| ·快速包检测引擎 | 第29-31页 |
| ·快速检测引擎初始化 | 第30-31页 |
| ·快速检测过程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4 匹配算法分析研究 | 第33-51页 |
| ·BM算法 | 第33-35页 |
| ·Boyer-Moore算法原理 | 第33-34页 |
| ·Boyer-Moore算法分析 | 第34-35页 |
| ·AC算法 | 第35-39页 |
| ·Aho-Corasick算法原理 | 第35-38页 |
| ·Aho-Corasick算法分析 | 第38-39页 |
| ·WM算法 | 第39-42页 |
| ·Wu-Manber算法原理 | 第39-41页 |
| ·Wu-Manber算法分析 | 第41-42页 |
| ·MWM算法研究 | 第42-47页 |
| ·MWM算法原理 | 第42-47页 |
| ·MWM算法分析 | 第47页 |
| ·MWM与BM、AC实验比较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5 MWM算法的改进与实现 | 第51-58页 |
| ·改进的意义 | 第51页 |
| ·改进原理 | 第51-52页 |
| ·改进算法的理论分析 | 第52-54页 |
| ·改进算法的实验分析 | 第54-55页 |
| ·改进算法的应用 | 第55-57页 |
| ·Snort检测引擎分析 | 第56页 |
| ·Snort检测引擎改进 | 第56页 |
| ·实验分析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6 结论和展望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8页 |
| ·展望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