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形波纹板—桁架组合体系屋盖受力性能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引言 | 第10页 |
·拱形波纹钢屋盖简介 | 第10-14页 |
·概述 | 第10-11页 |
·板型及材料 | 第11页 |
·受力特点 | 第11-14页 |
·拱形波纹钢屋盖结构的特点 | 第14页 |
·拱形波纹钢屋盖结构的发展应用状况 | 第14-15页 |
·拱形波纹钢屋盖结构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第15-19页 |
·在国外的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在国内的研究状况 | 第16-19页 |
·拱形波纹钢屋盖结构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1-22页 |
2 结构计算模型的确立及组合体系的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22-29页 |
·结构计算模型的确立及简化方法 | 第22-23页 |
·组合体系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23-29页 |
·组合体系的结构形式 | 第23-26页 |
·组合体系在工程中拟采用的支座形式 | 第26-29页 |
3 结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及参数分析方案 | 第29-50页 |
·结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29-38页 |
·分析工具 | 第29-30页 |
·计算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30-32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2-34页 |
·单元网格的划分 | 第34-35页 |
·计算方法的选取 | 第35-38页 |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验证 | 第38-41页 |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38-40页 |
·纵向长度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 第40-41页 |
·参数分析方案的制定 | 第41-50页 |
·参数的选取 | 第41-42页 |
·参数分析方案的设计方法 | 第42-43页 |
·参数分析方案 | 第43-50页 |
4 理想状态下两种结构的参数分析对比 | 第50-112页 |
·30m跨结构的计算结果及分析对比 | 第51-63页 |
·全跨均布荷载作用 | 第51-54页 |
·半跨均布荷载作用 | 第54-57页 |
·三角半跨荷载作用 | 第57-60页 |
·风载作用 | 第60-63页 |
·36m跨结构的计算结果及分析对比 | 第63-80页 |
·全跨均布荷载作用 | 第63-67页 |
·三角半跨荷载作用 | 第67-70页 |
·风载作用 | 第70-74页 |
·半跨均布荷载作用 | 第74-80页 |
·42m跨结构的计算结果及分析对比 | 第80-98页 |
·全跨均布荷载作用 | 第80-84页 |
·半跨均布荷载作用 | 第84-89页 |
·风载作用 | 第89-93页 |
·三角半跨荷载作用 | 第93-98页 |
·45m跨结构的计算结果及分析对比 | 第98-109页 |
·全跨均布荷载作用 | 第98-101页 |
·半跨均布荷载作用 | 第101-104页 |
·三角半跨荷载作用 | 第104-107页 |
·风载作用 | 第107-109页 |
·结论 | 第109-112页 |
5 初始缺陷对结构受力性能影响的初步探讨 | 第112-119页 |
·初始缺陷分析方法综述 | 第112-115页 |
·初始缺陷对两种结构承载力影响的初步探讨 | 第115-119页 |
·初始缺陷对30m跨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初始缺陷对42m跨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初步分析探讨 | 第117-11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19-120页 |
展望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