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0-25页 |
·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序组合体 | 第10-15页 |
·胶束 | 第11-12页 |
·微乳液 | 第12-14页 |
·溶致液晶 | 第14-15页 |
·添加剂对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影响 | 第15页 |
·助溶、增溶作用 | 第15-18页 |
·助溶作用 | 第15-16页 |
·增溶作用 | 第16-17页 |
·助溶、增溶作用 | 第17-18页 |
·胶束催化 | 第18-19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9-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5页 |
第二章 Vc 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 第25-45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电导率的测定 | 第26页 |
·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26页 |
·聚集数 N 的测定 | 第26-27页 |
·微环境极性的测定 | 第27页 |
·结合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43页 |
·Vc 与 CTAB 的相互作用 | 第27-35页 |
·Vc 对CTAB 体系cmc 的影响 | 第27-29页 |
·Vc 对CTAB 反离子缔合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Vc 在CTAB 胶束中的定位 | 第30-31页 |
·Vc 与CTAB 胶束的相互作用 | 第31-34页 |
·Vc 对CTAB 胶束聚集数的影响 | 第34-35页 |
·Vc 与 SDS 的相互作用 | 第35-39页 |
·Vc对SDS 体系cmc 的影响 | 第35-37页 |
·Vc在SDS 胶束中的定位 | 第37-38页 |
·Vc与SDS 胶束的相互作用 | 第38-39页 |
·Vc 与TX-100 的相互作用 | 第39-43页 |
·Vc 对TX-100 体系cmc 的影响 | 第39-41页 |
·Vc 在TX-100 胶束中的定位 | 第41页 |
·Vc 与TX-100 胶束的相互作用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第三章 Vc与 DA 的协同助溶增溶作用 | 第45-69页 |
·引言 | 第45-46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部分相图的测定 | 第46页 |
·电导率的测定 | 第46页 |
·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46页 |
·微环境极性的测定 | 第46-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66页 |
·Vc 与DA 对CTAB/n-C_5H_(11)OH/H_2O 体系的协同助溶增溶作用 | 第47-48页 |
·Vc 与DA 对n-C_5H_(11)OH 在CTAB 微乳液体系中分配系数的影响 | 第48-50页 |
·Vc 与DA 协同助溶增溶作用的机理 | 第50-66页 |
·Vc 与DA 对CTAB/n-C_5H_(11)OH/H_2O 微乳液及层状液晶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53页 |
·Vc 与DA 的协同助溶增溶机理 | 第53-66页 |
·Vc(DA)助溶增溶机理 | 第53-54页 |
·Vc 与 DA 协同助溶增溶机理 | 第5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第四章 Vc 与氨基酸的相互作用 | 第69-79页 |
·引言 | 第69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9-70页 |
·实验方法 | 第70页 |
·紫外光谱的测定 | 第70页 |
·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7页 |
·Vc 与氨基酸在 CTAB 胶束中的反应 | 第70-76页 |
·Vc 与L-天冬氨酸的反应 | 第70-73页 |
·Vc 与L-半胱氨酸的反应 | 第73-76页 |
·Vc与氨基酸在CTAB 胶束中的定位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9-80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