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拉西坦缓释微丸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20页 |
第一章 吡拉西坦缓释微丸处方前研究 | 第20-28页 |
1.仪器和试药 | 第20页 |
2.方法与结果 | 第20-26页 |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0-25页 |
·吡拉西坦的基本理化性质研究 | 第25-26页 |
3.讨论 | 第26-27页 |
4.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吡拉西坦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 第28-41页 |
1.仪器和试药 | 第28-29页 |
2.方法与结果 | 第29-38页 |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9-32页 |
·大鼠肠吸收的研究 | 第32-33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3-34页 |
·实验结果 | 第34-38页 |
3.讨论 | 第38-40页 |
4.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挤出滚圆法制备吡拉西坦微丸 | 第41-52页 |
1.仪器和试药 | 第41页 |
2.方法和结果 | 第41-50页 |
·微丸质量及粉体学性质的评价方法 | 第41-42页 |
·工艺因素的考察 | 第42-45页 |
·处方因素的考察 | 第45-47页 |
·微丸制备处方工艺因素的正交试验 | 第47-49页 |
·优化后工艺及重现性 | 第49-50页 |
3.讨论 | 第50-51页 |
4.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吡拉西坦缓释微丸的制备 | 第52-74页 |
1.仪器和试药 | 第52页 |
2.方法和结果 | 第52-72页 |
·微型流化床包衣机的设计原理 | 第52-53页 |
·包衣工艺条件的考察 | 第53-54页 |
·缓释微丸体外释放行为的评价方法 | 第54页 |
·pH依赖型包衣材料制备缓释微丸 | 第54-60页 |
·非pH依赖型包衣材料制备缓释微丸 | 第60-65页 |
·6小时缓释微丸的制备 | 第65-70页 |
·三种包衣微丸在不同pH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情况比较 | 第70-72页 |
3.讨论 | 第72-73页 |
4.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吡拉西坦缓释微丸家犬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74-83页 |
1.仪器和试药 | 第74页 |
2.方法和结果 | 第74-81页 |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74-76页 |
·药物动力学研究实验方法 | 第76-77页 |
·药物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 | 第77页 |
·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 | 第77-81页 |
·体内外相关性 | 第81页 |
3.讨论 | 第81-82页 |
4.小结 | 第82-83页 |
全文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发表文章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