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的遗传毒性与致突变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 1 豆类丝核菌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豆类丝核菌的形态特征与生长需求 | 第9-10页 |
| ·豆类丝核菌的致病性 | 第10页 |
| 2 流涎胺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流涎胺的生化性质 | 第10-11页 |
| ·流涎胺的鉴定 | 第11页 |
| ·流涎胺的毒性研究 | 第11页 |
| ·流涎胺的生理活性 | 第11-13页 |
| 3 苦马豆素的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 ·苦马豆素的生物活性 | 第13-14页 |
| ·苦马豆素的来源 | 第14-15页 |
| ·苦马豆素的吸收与代谢 | 第15-16页 |
| ·苦马豆素的毒性作用 | 第16-18页 |
| ·苦马豆素的免疫原性 | 第18-19页 |
| ·苦马豆素的抗肿瘤作用 | 第19-21页 |
| ·苦马豆素的应用前景 | 第21页 |
| 4 本次试验的目的与设计思路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豆类丝核菌的移接及培养液的制备 | 第23-25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3-24页 |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23-24页 |
| ·豆类丝核菌的移接 | 第24页 |
| ·豆类丝核菌培养液的制备 | 第24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急性毒性试验 | 第25-2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 ·试验方法 | 第26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6-27页 |
| ·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26-27页 |
| ·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27页 |
| 3 小结 | 第27-28页 |
| 附图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的遗传毒性研究 | 第29-3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 ·样品制备 | 第29页 |
|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 ·实验动物 | 第30页 |
| ·试验方法 | 第30-32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 第32页 |
| ·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 第32-33页 |
| ·小鼠精子畸变试验 | 第33-35页 |
|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 第35页 |
| ·血常规测定结果 | 第35-36页 |
| 附图 | 第36-39页 |
| 第五章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的致突变性研究 | 第39-4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39页 |
| ·菌株来源 | 第39页 |
| ·S-9 活化系统 | 第39-40页 |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 ·主要仪器 | 第40页 |
| ·试验动物 | 第40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 ·小鼠骨髓微核试验 | 第40页 |
| ·Ames 试验 | 第40-41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5页 |
| ·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 | 第41页 |
|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试验结果 | 第41-45页 |
| 附图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