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操作系统论文--实时操作系统论文

多内核构件化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目录第7-12页
图表索引第12-15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5-16页
第1章 前言第16-36页
   ·研究背景第17-21页
     ·嵌入式软件第17-18页
     ·商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第18-19页
     ·构件化嵌入式操作系统第19-20页
     ·嵌入式构件模型第20-21页
   ·相关技术第21-33页
     ·构件化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第21-25页
       ·Pebble第21-23页
       ·THINK第23页
       ·TinyOS第23-25页
     ·构件化的软件模型第25-31页
       ·Click第25-26页
       ·Koala第26-27页
       ·Simulink第27-29页
       ·NP-Click第29-31页
     ·总结和讨论第31-33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组织安排第33-36页
第2章 多内核构件化嵌入式操作系统Pcanel第36-87页
   ·多内核操作系统技术第37-48页
     ·经典的双内核技术第37-38页
     ·多内核技术的定义第38-44页
     ·五个内核第44-48页
   ·支持构件模型的内核第48-57页
     ·面向嵌入式系统第49-50页
     ·构件化的软件架构第50-52页
     ·构件的开发和运行第52-53页
     ·C-Kernel第53-56页
       ·线程、空间和通信第53-54页
       ·构件运行形态第54-55页
       ·远程方法调用第55-56页
     ·性能评估第56-57页
   ·支持数据流框架的内核第57-67页
     ·面向数据流应用第58-59页
     ·面向数据流的软件框架第59-62页
     ·D-Kernel第62-66页
       ·元件行为的调度第62-64页
       ·数据包的传递第64-66页
     ·性能评估第66-67页
   ·虚拟化平台以及相关的内核第67-85页
     ·介绍第67-69页
     ·虚拟化平台SmartVP第69-70页
     ·实时操作系统T-Kernel内核第70-72页
     ·通用操作系统Linux内核第72-74页
     ·资源分区和共享第74-78页
     ·V-Kernel第78-81页
     ·标准化接口第81-83页
     ·性能评估第83-85页
   ·小结第85-87页
第3章 构件模型SmartCM第87-121页
   ·微内核技术第87-88页
   ·C-Kernel的实现第88-101页
     ·线程第89-94页
       ·组织结构第89-91页
       ·特权线程第91-92页
       ·优先级第92-94页
     ·地址空间第94-95页
     ·通信第95-98页
       ·数据的传递第95-96页
       ·IPC两阶段第96页
       ·客户端/服务端模式第96-97页
       ·抢占式IPC第97-98页
       ·地址空间的传递第98页
     ·应用二进制接口第98-99页
     ·流水线处理第99-101页
   ·构件化运行环境第101-116页
     ·反射机制第101-106页
       ·灵活的自适应性第101-103页
       ·反射式调度第103-105页
       ·反射式空间管理第105-106页
     ·构件的交互第106-112页
       ·优先级倒置问题第107-109页
       ·基于事务的远程方法调用第109-110页
       ·抢占式的远程方法调用第110-112页
     ·构件的保护第112-115页
       ·共享地址空间第113-114页
       ·数据保护机制第114-115页
     ·接口编译器第115-116页
   ·性能评估第116-120页
     ·内核的基础性能第116-118页
     ·构件模型的性能第118-120页
   ·小结第120-121页
第4章 数据流框架SmartDF第121-167页
   ·元件模型第121-136页
     ·构件化的数据流应用第121-129页
       ·基于IPC传递数据包第123-126页
       ·有规律的交互第126-127页
       ·调度与通信的分离第127-128页
       ·应用分析第128-129页
     ·理论模型第129-134页
       ·框架与元件第130-132页
       ·框架的组合第132-134页
     ·计算模型的支持第134-136页
   ·D-Kernel的实现第136-144页
     ·并发处理第136-139页
       ·基于任务和事件的并发第136-137页
       ·非阻塞式同步第137-138页
       ·分段操作第138-139页
     ·控制器的结构第139-144页
       ·数据流调度网络第139-140页
       ·转换调度队列第140-141页
       ·事件控制器第141-142页
       ·任务控制器第142-143页
       ·模型控制器第143-144页
   ·运行环境第144-155页
     ·Element第144-148页
       ·size第145-146页
       ·Initialize & Destruct第146页
       ·Refine第146-147页
       ·Process第147页
       ·Resolve第147-148页
     ·Parameter第148-149页
     ·Port & Relaion第149-151页
       ·Token第150-151页
     ·Guard第151-152页
     ·Model第152-154页
     ·Director第154-155页
   ·性能评估第155-166页
     ·简单通信第156-158页
     ·复杂通信第158-159页
     ·调度第159-161页
     ·实例研究第161-166页
       ·通信第161-162页
       ·远程交互系统的数据流模型第162-163页
       ·构件化开发第163-164页
       ·讨论第164-165页
       ·性能测试第165-166页
   ·小结第166-167页
第5章 支持多核处理器的SmartDF第167-189页
   ·多核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第167-173页
     ·MPSoC架构介绍第167-169页
     ·MPSOC软件开发第169-170页
     ·多处理器的实时调度第170-173页
       ·Earliest Deadline First(EDF)第171页
       ·Branch-and-Bound Algorithm(B & B)第171-172页
       ·Pfair第172-173页
   ·分布式运行环境第173-181页
     ·运行模式第174-177页
     ·元件的分配第177-179页
     ·运行结构第179-181页
   ·数据流调度模型第181-188页
     ·调度问题第181-183页
     ·调度算法第183-187页
       ·调度策略1第186页
       ·调度策略2第186-187页
     ·算法实现第187-188页
   ·小结第188-18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89-193页
   ·本文工作的总结第189-191页
   ·未来工作的展望第191-193页
附录A 可视化开发环境SmartDesign第193-197页
 A.1 GME工具第193-194页
 A.2 建模和设计第194-197页
参考文献第197-20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06-208页
致谢第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循环经济的治理理论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热加工对原位自生钛基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