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7页 |
| 缩略语与符号一览表 | 第7-9页 |
| 图表一览 | 第9-10页 |
| 摘要 | 第10-12页 |
| 前言 | 第12-24页 |
| 1 饲料间组合效应的概念及分类 | 第12-13页 |
| 2 组合效应的评定指标及方法 | 第13-17页 |
| ·衡量指标 | 第13-15页 |
| ·采食量 | 第13-14页 |
| ·消化率 | 第14页 |
| ·利用率 | 第14-15页 |
| ·生产性能 | 第15页 |
| ·评估组合效应的方法 | 第15-17页 |
| ·动物饲养试验 | 第15-16页 |
| ·体内消化代谢试验 | 第16页 |
| ·体外消化代谢试验 | 第16-17页 |
| 3 反刍动物饲料间组合效应发生的可能机制 | 第17-22页 |
| ·日粮组合对瘤胃消化、内环境及发酵的影响 | 第18-19页 |
| ·瘤胃液pH值 | 第18页 |
| ·日粮组合对食糜流通速度和滞留时间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底物竞争 | 第19页 |
| ·微生物区系及发酵模式 | 第19页 |
| ·日粮组合对养分平衡性与互补作用的影响 | 第19-21页 |
| ·碳水化合物种类 | 第20页 |
| ·不同蛋白质水平和能氮平衡 | 第20-21页 |
| ·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及内源营养物质的周转 | 第21页 |
| ·动物机体自我营养调控功能 | 第21-22页 |
| 4 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 5 本试验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23-24页 |
| 试验研究 | 第24-42页 |
| 1 青贮玉米、羊草干草和苜蓿干草两两组合的体外产气特性及组合效应(试验一) | 第24-3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第24页 |
| ·试验设计 | 第24页 |
|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24-28页 |
| ·饲料常规营养成分 | 第24页 |
| ·体外产气量,消化动力参数及有机物消化率 | 第24-27页 |
| ·组合效应值的估算 | 第27-28页 |
| ·试验数据统计 | 第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 ·试验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 | 第28页 |
| ·不同组合的体外产气量和产气参数 | 第28-31页 |
| ·不同组合间的组合效应 | 第31页 |
| 2 青贮玉米、羊草干草和苜蓿干草三种粗饲料组合的体外发酵试验(试验二) | 第31-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第31页 |
| ·试验设计 | 第31页 |
|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31页 |
| ·试验数据统计 | 第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 ·组合的体外产气量和产气参数 | 第31-32页 |
| ·组合效应 | 第32页 |
| 3 青贮玉米与羊草干草间组合效应的机理研究(试验三) | 第32-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 ·试验动物及其饲养管理 | 第33页 |
| ·试验设计 | 第33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3-36页 |
| ·体外培养瘤胃液pH值 | 第33页 |
| ·比色法测定体外培养瘤胃液氨态氮浓度 | 第33-34页 |
| ·嘌呤法测定体外瘤胃液发酵微生物蛋白产量 | 第34-36页 |
| ·试验数据统计 | 第36-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 ·产气量和产气参数 | 第37页 |
| ·产气量组合效应值 | 第37-38页 |
| ·pH值 | 第38页 |
| ·NH_3-N | 第38页 |
| ·VFA | 第38-39页 |
| ·微生物蛋白 | 第39-40页 |
| ·综合指标评定组合效应 | 第40-42页 |
| 综合讨论 | 第42-45页 |
| 1.饲料间组合效应的衡量指标 | 第42-43页 |
| 2.青贮玉米、羊草千草及首稽干草间的组合效应 | 第43-45页 |
| 提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5页 |
| ABSTRACT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