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6页 |
1 Bt基因和转Bt基因植物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Bt基因及一般特性 | 第15-16页 |
·Bt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转Bt基因植物的培育及商品化应用概况 | 第16-17页 |
·转Bt基因植物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转Bt基因的沉默现象 | 第17页 |
·转Bt基因植物的性状变异 | 第17-18页 |
2 转基因高粱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高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19页 |
·外源基因的导入方法及特点 | 第19-21页 |
·农杆菌介导法(agroinfection) | 第19-20页 |
·基因枪法(biolistics) | 第20-21页 |
·电激法(electroporation) | 第21页 |
·花粉管通道法(pollen tube pathway) | 第21页 |
3 影响Bt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表达的因素 | 第21-27页 |
·表达单元及辅助因子 | 第22-24页 |
·植物发育 | 第24页 |
·外部环境条件 | 第24-25页 |
·受体植物的遗传背景 | 第25-26页 |
·Bt基因在受体细胞染色体上的插入位点 | 第26页 |
·转基因植物中Bt基因的沉默 | 第26-27页 |
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7-36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转基因高粱CrylAb蛋白含量的时空表达 | 第27-28页 |
·辐照和环境条件对转基因高粱CrylAb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28页 |
·转cry1Ab基因高粱田间表现与RAPD分析 | 第2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36页 |
第二章 转基因cry1Ab在高粱中的时空表达 | 第36-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采样与Cry1Ab蛋白的测定 | 第36-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6页 |
·不同转基因高粱株系Cry1Ab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不同发育阶段Cry1Ab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8-39页 |
·不同器官中的Cry1Ab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39-41页 |
·不同部位叶片中Cry1Ab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40页 |
·不同部位叶鞘和茎髓的Cry1Ab蛋白含量 | 第40-41页 |
3 讨论 | 第41-46页 |
第三章 环境条件和辐照对转基因高粱Cry1Ab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6-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方法 | 第47-48页 |
·不同光照处理 | 第47页 |
·不同温度处理 | 第47页 |
·不同施肥水平处理 | 第47页 |
·不同剂量辐照处理 | 第47-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不同光照时间对Cry1Ab蛋白量的影响 | 第48页 |
·不同温度处理对Cry1Ab蛋白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施肥水平对Cry1Ab蛋白量的影响 | 第49页 |
·辐照处理对Cry1Ab蛋白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3 讨论 | 第50-53页 |
第四章 转cry1Ab基因高粱田间表现与RAPD分析 | 第53-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材料 | 第53页 |
·方法 | 第53-56页 |
·田间高粱抗虫性考察 | 第53-54页 |
·田间高粱主要生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考察 | 第54页 |
·叶绿素提取 | 第54页 |
·模板DNA提取 | 第54-55页 |
·RAPD分析 | 第55-5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63页 |
·转基因高粱的田间抗虫性表现 | 第56-57页 |
·主要生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表现 | 第57-58页 |
·高粱光合色素的测定分析 | 第58-61页 |
·灌浆期期高粱光合色素的比较分析 | 第58-59页 |
·灌浆后期转Bt基因高粱不同叶位光合色素的比较分析 | 第59-61页 |
·转Bt基因高粱不同发育时期光合色素的含量变化 | 第61页 |
·RAPD分析 | 第61-63页 |
3 讨论 | 第63-66页 |
总结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