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6页 |
·引言 | 第9页 |
·药物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 | 第9-12页 |
·药物分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 第12-14页 |
·药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喹诺酮药物的发展、作用机制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 | 第17-20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体系和方法选择 | 第20-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6页 |
第二章 金属离子存在下帕珠沙星与DNA相互作用 | 第26-40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帕珠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 第40-52页 |
·引言 | 第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第四章 金属离子存在下巴洛沙星与DNA相互作用 | 第52-66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巴洛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 第66-77页 |
·引言 | 第66页 |
·实验部分 | 第66-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第六章 铜离子存在下加替沙星与C-藻蓝蛋白的结合作用 | 第77-87页 |
·引言 | 第77-78页 |
·实验部分 | 第78-7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9-86页 |
·小结 | 第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附录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9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