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小麦杂交后代的基因型鉴定及Wx基因的效应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 第12-54页 |
第一章 糯小麦杂交后代的基因型鉴定 | 第12-3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3-21页 |
·材料 | 第13-16页 |
·供试材料 | 第13-15页 |
·用于筛选的引物 | 第15-16页 |
·方法 | 第16-21页 |
·Wx蛋白的提取和SDS-PAGE电泳 | 第16-17页 |
·植物总DNA提取 | 第17-19页 |
·引物的筛选和评价 | 第19-21页 |
·BC_5F_3代植株农艺性状的调查 | 第21页 |
·BC_5F_3代种子品质性状的测定 | 第21页 |
2 结果 | 第21-28页 |
·Wx蛋白多态性的SDS-PAGE鉴定 | 第21-22页 |
·Wx位点分子鉴定 | 第22-26页 |
·Wx-A1位点的分子鉴定 | 第22-24页 |
·Wx-B1位点的分子鉴定 | 第24-25页 |
·Wx-D1位点的分子鉴定 | 第25-26页 |
·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26-28页 |
·Wx基因分子标记鉴定小麦品种(系)的基因型 | 第26-27页 |
·Wx基因分子标记鉴定糯小麦杂交后代的基因型 | 第27-28页 |
3 讨论 | 第28-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第二章 相同遗传背景下Wx基因的效应研究 | 第35-5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6-41页 |
·材料 | 第37页 |
·方法 | 第37-41页 |
·糯小麦杂交后代BC_5F_2代群体基因型鉴定 | 第37-38页 |
·田间实验 | 第38页 |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测定 | 第38-39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39-40页 |
·全麦粉戊聚糖含量测定 | 第40页 |
·SDS-沉降值测定 | 第40页 |
·淀粉糊化特性测定 | 第40-41页 |
·数据分析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9页 |
·BC_5F_2代群体基因型鉴定结果 | 第41-42页 |
·农艺性状分析 | 第42-43页 |
·品质性状分析 | 第43-46页 |
·淀粉糊化特性分析 | 第46-49页 |
3 结论 | 第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54-72页 |
第三章 小麦Wx蛋白与Wx基因研究进展 | 第54-72页 |
1 Wx蛋白电泳技术的发展 | 第55-56页 |
2 Wx基因的结构特征和表达调控 | 第56-59页 |
·Wx基因的结构和序列 | 第56-58页 |
·Wx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58-59页 |
3 Wx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 | 第59-60页 |
4 小麦Wx基因缺失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 | 第60-62页 |
5 直链淀粉含量与淀粉品质性状的关系 | 第62-63页 |
6 直链淀粉含量与戊聚糖含量的关系 | 第63-64页 |
7 问题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