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氢压力系统结构安全评定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结构安全评定理论与方法 | 第13-21页 |
·断裂力学理论 | 第13页 |
·"质量控制标准"和"合于使用原则" | 第13-14页 |
·结构安全评定方法 | 第14-19页 |
·压力系统结构安全评定规范 | 第19-21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1-22页 |
第2章 贮氢压力系统结构安全评定程序及内容 | 第22-28页 |
·贮氢压力系统特征简析 | 第22-23页 |
·结构及制造 | 第22-23页 |
·材料及可能缺陷 | 第23页 |
·载荷情况 | 第23页 |
·氢致材料性能损伤 | 第23页 |
·评定程序及内容 | 第23-27页 |
·制定依据(BS7910及GB/T19624) | 第23-26页 |
·评定级别选择 | 第26-27页 |
·贮氢压力系统结构安全评定程序及项目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贮氢压力系统缺陷检测与表征 | 第28-32页 |
·贮氢压力系统基材检测 | 第28-29页 |
·检测方法及要求 | 第28页 |
·检测结果 | 第28-29页 |
·贮氢压力系统焊缝区检测 | 第29-30页 |
·检测方法及要求 | 第29页 |
·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主缺陷表征 | 第30-31页 |
·主缺陷及成因 | 第30页 |
·未焊透缺陷的表征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FeCrNi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性能及氢损伤 | 第32-39页 |
·奥氏体钢的氢损伤 | 第32-33页 |
·氢损伤类型 | 第32页 |
·氢致材料性能变化 | 第32-33页 |
·材料性能试验及结果 | 第33-37页 |
·未充氢静拉伸试验及结果 | 第33-35页 |
·充氢后静拉伸试验及结果 | 第35-36页 |
·焊缝区材料性能试验 | 第36-37页 |
·研究资料数据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结构应力解析与有限元法求解 | 第39-54页 |
·贮氢压力系统结构模型简化 | 第39-40页 |
·简化意义与方法 | 第39页 |
·贮氢压力系统结构简化模型 | 第39-40页 |
·不同载荷下结构应力简析 | 第40-44页 |
·贮压载荷下 | 第40-42页 |
·离心载荷下 | 第42-44页 |
·有限元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44-52页 |
·有限元模型与相关参数 | 第44-46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6-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6章 贮氢压力系统结构安全评定 | 第54-73页 |
·失效评定图(FAD)的建立 | 第54-60页 |
·构建理论 | 第54-56页 |
·FeCrNi奥氏体不锈钢失效评定图 | 第56-60页 |
·评定参数计算 | 第60-67页 |
·断裂比K_r | 第60-66页 |
·载荷比L_r | 第66-67页 |
·结构安全性评定及分析 | 第67-72页 |
·结构安全评定结论 | 第67-68页 |
·结构安全系数(储备系数) | 第68-70页 |
·极限载荷分析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