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1 明代医家对《金匮》的研究-开创先河 | 第9-15页 |
·内容有所选择 | 第10-12页 |
·开创注释《金匮》之先河 | 第12-13页 |
·版本较早可为较仇 | 第13-15页 |
2 清朝早期对《金匮》的注释-阐发精义 | 第15-24页 |
·徐彬对《金匮》的注释 | 第16-21页 |
·有论有注眉批补充 | 第18-19页 |
·溯本求源意宗《灵》《素》 | 第19页 |
·旁征博引深入理解 | 第19-20页 |
·提出质疑校勘原文 | 第20-21页 |
·李珥臣对《金匮》的注释 | 第21-22页 |
·程林对《金匮》的注释 | 第22-24页 |
3 清朝中叶对《金匮》的研究-学以致用 | 第24-43页 |
·沈明宗对《金匮》的研究 | 第24-25页 |
·魏荔彤对《金匮》的研究 | 第25-32页 |
·溯本求源理学渊深 | 第26-27页 |
·分类释义阐幽发微 | 第27-29页 |
·多方对比锐意发挥 | 第29-31页 |
·刻意求深启迪后学 | 第31-32页 |
·尤怡对《金匮》的研究 | 第32-33页 |
·善用经方随证化裁 | 第32-33页 |
·吴谦对《金匮》的研究 | 第33-37页 |
·重订给次突出纲领 | 第33-35页 |
·注文详明发挥经旨 | 第35页 |
·辨误析疑启迪后学 | 第35-37页 |
·黄元御对《金匮》的研究 | 第37-38页 |
·陈修园对《金匮》的研究 | 第38-43页 |
·《伤寒》《金匮》相互参考 | 第38-39页 |
·旁征博引阐幽发微 | 第39-40页 |
·结合实践指导临床 | 第40-43页 |
4 清朝末年医家对《金匮》研究-百家争鸣 | 第43-48页 |
·《金匮要略注》朱音恬(咏清) 编撰 | 第43-44页 |
·《金匮要略集解》周孝该(平叔)编撰 | 第44页 |
·《金匮要略解》邹汉磺(仲辰、稼江)编撰 | 第44-45页 |
·《金匮类补》王霖(新之)编撰 | 第45页 |
·《(增订)仲景金匮要略读本》李保常(子牧) 编撰 | 第45页 |
·《金匮玉函方集解》原书未著作者 | 第45-46页 |
·《金匮原理编》汪广(寅亮)编撰 | 第46页 |
·《金匮要略阙疑》清代叶霖(字子雨,号石林旧隐)编撰 | 第46-48页 |
5 明清时期研究《金匮》诸家的分类 | 第48-51页 |
·溯本求源以经解经;如徐彬、魏荔彤 | 第48页 |
·重新编次突出重点;如吴谦、沈目南、叶子雨、黄元御 | 第48-49页 |
·结合实践,指导临床;如尤怡、陈修园 | 第49页 |
·提出疑问,启迪后学;如尤怡、吴谦 | 第49-51页 |
6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