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2页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 第7页 |
1.2 研究目标 | 第7-8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8-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2.1 有害生物多因子调控的系统论基础 | 第12页 |
2.2 需要层次理论 | 第12-13页 |
2.3 农户行为改变原理 | 第13-15页 |
2.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 第15-16页 |
2.5 植保社会化服务中的公共服务与私人服务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影响天津植保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的因素分析 | 第17-24页 |
3.1 植保学科和植保科研发展的阶段性 | 第17-18页 |
3.2 植保科研和成果转化的经费投入 | 第18-19页 |
3.3 产业结构调整及农药销售和使用不规范 | 第19-20页 |
3.4 现有农业/植保科技基层推广体系 | 第20页 |
3.5 植保科研成果转化方式 | 第20-21页 |
3.6 植保科研推广人员综合素质 | 第21-22页 |
3.7 农民植保素质和采用新技术的态度 | 第22页 |
3.8 面向农民的大众植保信息化网络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植保推广相关情况比较 | 第24-37页 |
4.1 国外与植保推广相关的情况 | 第24-31页 |
4.2 国内与植保推广相关的情况 | 第31-35页 |
4.3 中国与发达国家植保推广情况比较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 第37-41页 |
5.1 强化科研面向生产的理念,加大植保科研深度和广度 | 第37页 |
5.2 加大植保科研和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 | 第37-38页 |
5.3 加强农药管理,为植保技术成果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 第38页 |
5.4 加强对植保体系建设的重视力度,增强村一级推广组织的建设 | 第38页 |
5.5 建立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植保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模式 | 第38-39页 |
5.6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植保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 | 第39-40页 |
5.7 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提高村级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 | 第40页 |
5.8 强化基层信息化传输网络,增加农民信息来源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附录 | 第44-53页 |
个人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