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私犯之债的特性、演进及其对近现代法的影响
前言 | 第1-10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7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7-8页 |
(一) 法学与历史学结合的方法 | 第7-8页 |
(二) 比较分析的方法 | 第8页 |
三、本文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 第8-10页 |
第一章 私犯(DELICTUM)与“私犯之债” | 第10-15页 |
一、作为犯罪意义上的私犯 | 第11-13页 |
二、作为“债的发生原因”意义上的私犯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私犯之债 | 第15-34页 |
一、私犯之债的体系研究 | 第15-18页 |
(一) 私犯之债的外部体系 | 第15-16页 |
(二) 私犯之债的内部体系 | 第16-18页 |
二、私犯之债的特性 | 第18-29页 |
(一) 私犯之债的惩罚性 | 第18-22页 |
(二) 私犯之债的投偿性 | 第22-27页 |
(三) 私犯之债的人身附随性 | 第27-29页 |
三、私犯之债的演进 | 第29-34页 |
(一) 惩罚理念渐弱与补偿理念的产生并渐强 | 第29-31页 |
(二) 从个别救济到一般救济的演进 | 第31-34页 |
第三章 私犯之债对近现代大陆法系侵权行为法的影响 | 第34-43页 |
一、体系影响 | 第34-37页 |
(二) 内部体系影响 | 第36-37页 |
(三) 小结 | 第37页 |
二、具体制度方面的影响 | 第37-43页 |
(一) 私犯之债中的过错对现代法的影响 | 第37-41页 |
(二) 私犯之债中的损害投偿责任对于后世的影响 | 第41页 |
(三) 其他方面的影响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