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退化赤红壤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土壤肥力的变化
1 前言 | 第1-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侵蚀退化系统生态恢复的研究概况与进展 | 第13-17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7-24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7-20页 |
·荔枝果园治理模式 | 第18-19页 |
·防护用材林治理模式 | 第19页 |
·对照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0-21页 |
·土壤有机碳的测定 | 第21-22页 |
·土壤呼吸的测定 | 第22-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3页 |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的土壤物理性质 | 第24-29页 |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的土壤抗蚀性 | 第24-29页 |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的土壤化学性质 | 第29-35页 |
·土壤有机质 | 第29-30页 |
·土壤营养元素 | 第30-35页 |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土壤有机碳组成与含量 | 第35-41页 |
·土壤轻组有机碳 | 第35-37页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 第37-40页 |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分析 | 第40-41页 |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类型土壤呼吸速率 | 第41-43页 |
4.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 第43-48页 |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 第43-45页 |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原理 | 第43页 |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计算步骤 | 第43-45页 |
·土壤养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土壤有机碳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 第46-48页 |
5.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