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束条带测深系统数据后置处理技术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 ·概述 | 第11-12页 |
| ·国内外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12-14页 |
| ·选题背景及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 第2章 多波束条带测深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7-36页 |
| ·国产第一套多波束条带测深系统组成 | 第17页 |
| ·国产第一套条带测深系统测深原理 | 第17-19页 |
| ·国产第一套多波束条带测深系统工作原理 | 第19-22页 |
| ·“V”型阵结构 | 第19页 |
| ·米尔斯交叉阵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 ·实时处理分系统工作原理 | 第20页 |
| ·测深数据的定位与修正原理 | 第20-21页 |
| ·后置处理与拼图分系统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 ·便携式条带测深系统方案设计 | 第22-35页 |
| ·系统组成 | 第22页 |
| ·系统设计指标 | 第22-23页 |
| ·方位旋转发射(RDT) | 第23-24页 |
| ·信号脉宽 | 第24-25页 |
| ·系统基阵设计 | 第25-28页 |
| ·声纳方程 | 第28-29页 |
| ·声源级 SL | 第29-30页 |
| ·接收机指标设计 | 第30-31页 |
| ·发射机指标设计 | 第31-32页 |
| ·深度解算 | 第32-34页 |
| ·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多波束数据的后置处理方法 | 第36-67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多波束数据的预处理技术 | 第36-45页 |
| ·粗大误差 | 第36-41页 |
| ·空间数据平滑 | 第41-45页 |
| ·数据质量的优化处理 | 第45-54页 |
| ·声速修正的后处理方法 | 第45-48页 |
| ·定位数据的优化处理 | 第48-49页 |
| ·潮位的精确改正 | 第49-54页 |
| ·网格化处理和分析 | 第54-59页 |
| ·网格插值算法 | 第55-58页 |
| ·多波束数据网格插值方法 | 第58-59页 |
| ·坐标系统及其转换 | 第59-66页 |
| ·地球空间模型描述 | 第59-61页 |
| ·地球投影的基本问题 | 第61-62页 |
| ·常用地图投影与大地坐标间的转换 | 第62-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4章 数字海图成图技术研究 | 第67-108页 |
| ·概述 | 第67页 |
| ·平面等深线图 | 第67-72页 |
| ·区域网格化与网格点数值化 | 第67-70页 |
| ·等深点的寻找 | 第70-71页 |
| ·等深线的追踪 | 第71-72页 |
| ·等深线的平滑和标记 | 第72页 |
| ·真实感地形图的绘制 | 第72-97页 |
| ·简单光照模型 | 第73-79页 |
| ·明暗处理方法 | 第79-83页 |
| ·阴影产生技术 | 第83-84页 |
| ·整体光照模型与光线跟踪 | 第84-89页 |
| ·纹理处理 | 第89-91页 |
| ·颜色 | 第91-96页 |
| ·OpenGL中真实感图形的生成 | 第96-97页 |
| ·图像增强 | 第97-103页 |
| ·彩色空间的变换 | 第98-99页 |
| ·饱和度直方图均衡化 | 第99-100页 |
| ·亮度直方图修正 | 第100-102页 |
| ·CY空间到RGB空间的转化 | 第102-103页 |
| ·海试数据处理结果 | 第103-10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 结论 | 第108-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2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0-121页 |
| 致谢 | 第121-122页 |
| 个人简历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