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前言 | 第11-26页 |
·植物的氮代谢 | 第11-14页 |
·氮素营养与生物碱生物合成 | 第14-18页 |
·氮素营养与次生代谢产物的关系 | 第14-16页 |
·氮素营养与生物碱代谢的关系 | 第16-18页 |
·喜树与喜树碱 | 第18-24页 |
·喜树碱的代谢途径 | 第18-21页 |
·喜树碱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和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 第21-24页 |
·立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 第24-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喜树幼苗培养与处理 | 第26-27页 |
·取样方法 | 第27-28页 |
·测定方法 | 第28-30页 |
·幼苗生物量测定 | 第28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8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28页 |
·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 | 第28页 |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测定 | 第28-29页 |
·氮含量测定 | 第29页 |
·色氨酸合酶活性测定 | 第29页 |
·色氨酸脱羧酶活性测定 | 第29-30页 |
·喜树碱含量测定 | 第30页 |
·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3 氮素营养对喜树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 第31-49页 |
·氮素水平对喜树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 第31-40页 |
·氮素水平对喜树幼苗生长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 第31-35页 |
·氮素水平对喜树幼苗氮浓度、氮含量及氮分配的影响 | 第35-40页 |
·小结 | 第40页 |
·氮素形态对喜树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 第40-49页 |
·氮素形态对喜树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 第40-42页 |
·氮素形态对喜树幼苗氮浓度、含量及氮分配的影响 | 第42-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4 氮素营养对喜树幼苗的氮同化特性的影响 | 第49-67页 |
·氮素水平对喜树幼苗叶绿体色素的影响 | 第49-51页 |
·氮素水平对喜树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氮素形态对喜树幼苗叶绿体色素的影响 | 第52-54页 |
·氮素形态对喜树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4-56页 |
·氮素营养对喜树幼苗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 第56-65页 |
·不同氮素水平下喜树幼苗的硝酸还原酶活性 | 第57-59页 |
·不同氮素水平下喜树幼苗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 第59-61页 |
·不同氮素形态下喜树幼苗的硝酸还原酶活性 | 第61-63页 |
·不同氮素形态下喜树幼苗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5 氮素营养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 第67-76页 |
·氮素水平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 第67-70页 |
·不同氮素水平下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的器官差异 | 第68-69页 |
·不同氮素水平下喜树幼苗幼叶中喜树碱含量 | 第69-70页 |
·氮素形态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 第70-74页 |
·不同氮素形态下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的器官差异 | 第71-73页 |
·不同氮素形态下喜树幼苗幼叶中喜树碱含量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6 氮素营养对喜树碱代谢关键酶TSB和TDC活性的影响 | 第76-85页 |
·氮素水平对喜树幼苗TSB和TDC活性的影响 | 第77-80页 |
·TSB和TDC活性的器官差异 | 第77-78页 |
·不同氮素水平下喜树幼苗的TSB和TDC活性 | 第78-80页 |
·氮素形态对喜树幼苗TSB和TDC活性的影响 | 第80-85页 |
·TSB和TDC活性的器官差异 | 第80-82页 |
·不同氮素形态下喜树幼苗的TSB和TDC活性 | 第82-85页 |
7 讨论 | 第85-91页 |
·氮素水平对喜树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85页 |
·氮素营养对喜树幼苗氮代谢的影响 | 第85-87页 |
·氮素水平对喜树幼苗NR和GS活性的影响 | 第85-86页 |
·氮素形态对喜树幼苗NR和GS活性的影响 | 第86-87页 |
·氮素水平对喜树幼苗幼叶中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 第87-88页 |
·氮素营养对喜树幼苗喜树碱代谢的影响 | 第88-91页 |
·不同氮素水平下TSB和TDC活性与喜树碱含量的关系 | 第88-89页 |
·不同氮素形态下TSB和TDC活性与喜树碱含量的关系 | 第89-91页 |
结论 | 第9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