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系单体共聚高分子破乳剂研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6页 |
| ·原油乳状液的形成和稳定性 | 第7-8页 |
| ·原油乳状液的形成 | 第7页 |
| ·原油乳状液的成膜物质 | 第7-8页 |
| ·乳状液的稳定性 | 第8页 |
| ·复合驱原油乳状液液膜强度 | 第8页 |
| ·乳状液的破乳 | 第8页 |
| ·破乳机理 | 第8-9页 |
| ·常用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研究 | 第9-16页 |
| ·聚醚类破乳剂 | 第10-14页 |
| ·非聚醚类新型破乳剂的合成 | 第14-15页 |
| ·复配原油破乳剂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模拟原油乳状液的制备 | 第16-21页 |
| ·实验部分 | 第16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16页 |
| ·主要仪器 | 第16页 |
| ·实验方法 | 第1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6-20页 |
| ·原油与煤油配比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 ·剪切速率对模拟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 ·乳化时间对模拟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含水率对模拟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19-20页 |
| ·破乳剂对模拟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效果 | 第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溶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酸系三元共聚破乳剂 | 第21-2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5页 |
| ·单体比例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引发剂(AIBN)用量对破乳性能的影响 | 第22页 |
| ·氨解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正交实验 | 第23-24页 |
| ·破乳剂浓度对破乳性能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乳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酸系四元共聚破乳剂 | 第26-36页 |
| ·乳液聚合原理 | 第26-31页 |
| ·阶段Ⅰ(乳胶粒生成阶段) | 第27-29页 |
| ·阶段Ⅱ(乳胶粒长大阶段) | 第29-30页 |
| ·阶段Ⅲ(聚合完成阶段) | 第30-31页 |
|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31-32页 |
| ·合成方法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5页 |
| ·单体的选择 | 第32页 |
| ·乳化剂的选择 | 第32-33页 |
| ·引发剂的影响 | 第33页 |
| ·链转移剂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单体比例对产物破乳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破乳剂对化学驱原油脱水的影响 | 第36-4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6页 |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 ·溶剂对破乳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界面张力对破乳的影响 | 第37-38页 |
| ·不同界面张力下乳状液液滴大小 | 第38页 |
| ·复合驱乳状液的稳定性 | 第38-39页 |
| ·界面张力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 ·NaOH 浓度对破乳的影响 | 第40-41页 |
| ·0RS-41 活性剂对破乳的影响 | 第41页 |
| ·聚合物浓度对破乳剂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 | 第47-48页 |
| 大庆石油学院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 | 第48-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