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公诉撤回概述 | 第10-20页 |
第一节 公诉撤回之界定 | 第10-15页 |
一、撤诉 | 第10-13页 |
(一) 撤诉之界定 | 第10-12页 |
(二) 撤诉之性质 | 第12-13页 |
二、公诉撤回 | 第13-15页 |
(一) 公诉撤回之界定 | 第13-14页 |
(二) 公诉撤回之性质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公诉撤回之法理基础 | 第15-20页 |
一、诉权理论 | 第15-17页 |
二、诉讼经济理论 | 第17-18页 |
三、检察裁量权理论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域外国家和地区公诉撤回制度概览 | 第20-26页 |
第一节 公诉撤回之准许例 | 第20-23页 |
一、任意的准许 | 第20-21页 |
(一) 英国 | 第20-21页 |
(二) 美国 | 第21页 |
(三) 日本 | 第21页 |
二、限制的准许 | 第21-23页 |
(一) 俄罗斯 | 第21-22页 |
(二)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公诉撤回之禁止例 | 第23-25页 |
一、明示的禁止 | 第23-24页 |
二、默示的禁止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公诉撤回制度与相关制度之关联与界分 | 第26-33页 |
第一节 公诉撤回与不起诉 | 第26-29页 |
一、不起诉的界定 | 第26-27页 |
二、不起诉与撤回公诉制度之比较分析 | 第27-28页 |
三、结论:应比照相对不起诉,赋予检察机关酌定撤回公诉裁量权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公诉撤回与刑事诉讼契约 | 第29-33页 |
一、刑事诉讼契约简述 | 第29-31页 |
二、撤回公诉在刑事诉讼契约中的应用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我国公诉撤回制度之检讨与完善 | 第33-48页 |
第一节 我国公诉撤回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 第33-35页 |
一、我国公诉撤回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33-34页 |
二、我国公诉撤回制度的现状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我国公诉撤回制度之检讨 | 第35-43页 |
一、撤回公诉立法之检讨 | 第35-42页 |
(一) 时限过宽 | 第35-37页 |
(二) 对撤回公诉情形的规定不全面,不合理 | 第37-41页 |
(三) 撤回公诉后的处理和救济处于空白阶段 | 第41-42页 |
二、撤回公诉实践之困境 | 第42-43页 |
(一) 撤回公诉的格式理由在表述上过于僵硬 | 第42页 |
(二) 允许判决前的撤回公诉有规避无罪判决之嫌 | 第42-43页 |
(三) 撤回公诉的滥用造成负面社会效果 | 第43页 |
第三节 我国公诉撤回制度之完善 | 第43-48页 |
一、我国公诉撤回制度之立法完善 | 第43-46页 |
(一) 撤回公诉之时限 | 第44页 |
(二) 撤回公诉之情形 | 第44-45页 |
(三) 撤回公诉之程序 | 第45-46页 |
(四) 撤回公诉之救济 | 第46页 |
二、我国公诉撤回实践之规范 | 第46-48页 |
(一) 应转变诉讼观念,慎重提起控诉 | 第46页 |
(二) 建立诉前审查制度 | 第46-47页 |
(三) 确立滥用撤回公诉权的责任追究制 | 第47页 |
(四) 加强内、外部监督制约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