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7-9页 |
·出口加工区的定义和特征 | 第7页 |
·世界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历程 | 第7-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文章结构和创新之处 | 第10-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出口加工区理论的研究动态 | 第15-19页 |
·出口加工区的实证研究状况 | 第19-20页 |
·文献评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出口加工区经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 | 第22-30页 |
·对Mauricio Jenkins一般均衡模型的改进 | 第22-26页 |
·模型的假设 | 第22-23页 |
·出口加工区建立之前的一般均衡 | 第23-24页 |
·出口加工区建立之后的一般均衡 | 第24-26页 |
·出口加工区经济效应分析 | 第26-27页 |
·出口加工区建立的经济效应 | 第26页 |
·出口加工区规模增加的经济效应 | 第26-27页 |
·模型讨论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出口加工区综合经济效应因果模型构建及检验 | 第30-41页 |
·因果模型的建立 | 第30-32页 |
·模型检验 | 第32-40页 |
·三个代表性出口加工区的综合经济效应表现 | 第32-35页 |
·综合经济效应指标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综合经济效应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第37-40页 |
·政策启示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我国出口加工区综合经济效应评价 | 第41-54页 |
·我国出口加工区综合经济效应考察 | 第41-44页 |
·我国出口加工区综合经济效应分类指标评价 | 第41-43页 |
·我国出口加工区综合经济效应总体评价 | 第43-44页 |
·我国出口加工区综合经济效应影响因素评估 | 第44-52页 |
·我国出口加工区面临的国际环境 | 第44-46页 |
·我国出口加工区面临的国内条件 | 第46-47页 |
·我国出口加工区的区位条件 | 第47-49页 |
·政府在我国出口加工区扮演的角色 | 第49-52页 |
·我国出口加工区综合经济效应差距产生的原因 | 第52-54页 |
第六章 我国出口加工区发展的思路与政策取向 | 第54-65页 |
·我国出口加工区的发展思路 | 第54-58页 |
·促进产业链升级 | 第54-55页 |
·促进产业升级 | 第55-56页 |
·促进国内产业转移 | 第56页 |
·促进民族企业参与出口 | 第56-57页 |
·培养产业集群 | 第57-58页 |
·我国出口加工区发展模式选择 | 第58-60页 |
·东部发展模式 | 第58-59页 |
·中西部发展模式 | 第59-60页 |
·我国出口加工区政策取向 | 第60-65页 |
·明确加工区产业政策,严把引资质量关 | 第60-61页 |
·鼓励国内采购和深加工结转,延长境内产业链 | 第61-62页 |
·鼓励民族企业技术创新,参与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 | 第62页 |
·扩展区内物流功能,提高引资核心竞争力 | 第62-63页 |
·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 第63页 |
·给予中西部地区政策倾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