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3.1 行为会计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 | 第11页 |
1.3.2 行为会计在国外发展过程 | 第11-12页 |
1.3.3 行为会计在国内研究的现状 | 第12-15页 |
1.3.4 研究行为会计的七个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1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会计心理与不良会计行为关系 | 第20-38页 |
2.1 会计心理的构成要素与基础 | 第20-22页 |
2.1.1 会计心理的构成要素 | 第20-21页 |
2.1.2 会计心理的基础 | 第21-22页 |
2.2 影响会计行为的因素 | 第22-29页 |
2.2.1 影响会计行为的外部因素 | 第22-26页 |
2.2.2 影响会计行为的内在因素 | 第26-29页 |
2.3 会计个性心理与不良会计行为的关系 | 第29-31页 |
2.3.1 需要和动机对不良会计行为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2 价值观对不良会计行为的影响 | 第30页 |
2.3.3 能力对不良会计行为的影响 | 第30页 |
2.3.4 气质对不良会计行为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5 性格对不良会计行为的影响 | 第31页 |
2.4 会计行为动机分析 | 第31-33页 |
2.4.1 会计行为动机的内涵 | 第31页 |
2.4.2 会计行为动机的模式及类型 | 第31-33页 |
2.4.3 会计行为动机的影响因素 | 第33页 |
2.5 不良会计行为的心理动因模型 | 第33-38页 |
2.5.1 模型的提出 | 第33-36页 |
2.5.2 模型的解释 | 第36页 |
2.5.3 实例分析——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作假的不良会计行为为例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我国不良会计行为现状、成因及危害 | 第38-48页 |
3.1 我国不良会计行为现状 | 第38-40页 |
3.1.1 我国不良会计行为的现状不容乐观 | 第38-39页 |
3.1.2 我国不良会计行为的主要表现 | 第39-40页 |
3.1.3 我国不良会计行为的基本特征 | 第40页 |
3.2 我国不良会计行为产生的原因 | 第40-45页 |
3.2.1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 第40-41页 |
3.2.2 企业内外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 第41页 |
3.2.3 会计人的有限理性 | 第41-42页 |
3.2.4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 第42页 |
3.2.5 会计道德缺失 | 第42-43页 |
3.2.6 典型的心理原因 | 第43-45页 |
3.3 不良会计行为的影响及危害 | 第45-48页 |
第四章 规范会计行为的对策 | 第48-60页 |
4.1 会计心理对策 | 第48-52页 |
4.1.1 增强会计心理承受力 | 第48-49页 |
4.1.2 会计情绪的调控 | 第49-51页 |
4.1.3 会计需求与价值观的统一 | 第51-52页 |
4.2 道德调节对策 | 第52-56页 |
4.2.1 总体框架 | 第52-53页 |
4.2.2 社会调节 | 第53-55页 |
4.2.3 自我调节 | 第55-56页 |
4.3 行政制约对策 | 第56页 |
4.4 法律限制对策 | 第56-57页 |
4.5 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对策 | 第57页 |
4.6 会计监督对策 | 第57-60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