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郊区化的理论分析与作用机制探讨
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城市及城市化的发展 | 第10页 |
·郊区化的客观必然性 | 第10页 |
·中国特色的城市郊区化 | 第10-11页 |
·郊区化需要因势利导 | 第11页 |
·郊区化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研究 | 第11页 |
·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郊区的概念 | 第11-12页 |
·郊区化的概念 | 第12-13页 |
·郊区化的标志问题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的现状与实践评价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和手段 | 第17-19页 |
·研究线路与结构框图 | 第17-18页 |
·具体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城市郊区化的理论综述 | 第19-27页 |
·区位理论 | 第19-21页 |
·古典区位理论 | 第19页 |
·近现代区位论 | 第19-21页 |
·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理论 | 第21-23页 |
·传统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划分理论 | 第21-22页 |
·现代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式 | 第22页 |
·城市土地利用理论——圈层说与级差地租 | 第22-23页 |
·城市规划理论 | 第23-25页 |
·雅典宪章 | 第23-24页 |
·“卫星城”理论、“十次小组” | 第24页 |
·《马丘比丘宣言》 | 第24-25页 |
·新城市主义理论 | 第25页 |
·城市地域演化理论 | 第25-27页 |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 第25-26页 |
·城市空间扩展论 | 第26页 |
·郊区化过程理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关于城市郊区化作用机制的探讨 | 第27-46页 |
·郊区化与城市化的时空关系 | 第28-31页 |
·郊区化与城市化的时间关系 | 第28-29页 |
·郊区化与城市化的空间关系 | 第29-31页 |
·郊区化的宏观动力机制 | 第31-34页 |
·城市郊区化产生的宏观背景分析 | 第31-32页 |
·郊区化的宏观动力:政府的拉动作用 | 第32-34页 |
·郊区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 | 第34-37页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联性及内在机制 | 第34-35页 |
·后工业化背景下的工业化特征与城市郊区化 | 第35-37页 |
·郊区化进程的时序研究 | 第37-43页 |
·郊区化进程的时序特征 | 第37-39页 |
·对我国郊区化时序进程的调控——同步郊区化模式 | 第39-40页 |
·郊区化进程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43页 |
·郊区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 第43-46页 |
·郊区化与城市经济结构 | 第43页 |
·郊区化与城市空间结构 | 第43-44页 |
·郊区化与城郊土地的合理利用 | 第44页 |
·郊区化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南京城市郊区化发展的案例研究 | 第46-55页 |
·南京城市郊区化的现状与机制 | 第46-50页 |
·南京城市郊区化的发展现状 | 第46-48页 |
·南京城市郊区化的机制分析 | 第48-50页 |
·南京城市郊区化的问题及调控措施 | 第50-55页 |
·南京城市郊区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0-51页 |
·南京城市郊区化发展的调控措施 | 第51-55页 |
结 论 | 第55-57页 |
致 谢 | 第57-5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