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工程水力学仿真计算可视化系统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工程背景与概况 | 第9页 |
·水力系统仿真与科学计算可视化概述 | 第9-15页 |
·连续系统仿真与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发展 | 第11-13页 |
·引黄水力学仿真及引入可视化的意义 | 第13-14页 |
·水力学瞬变的研究状况与动态 | 第14-15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引黄工程水力学仿真计算模型 | 第16-28页 |
·仿真对象模型的分析与设计 | 第16-17页 |
·数学模型及求解 | 第17-23页 |
·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 | 第17-18页 |
·波速 | 第18页 |
·特征线法 | 第18-21页 |
·空间-时间网格的确定 | 第21-23页 |
·边界条件 | 第23-28页 |
·泵前后管路 | 第23页 |
·弯头 | 第23-25页 |
·阀门 | 第25-26页 |
·调压室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科学计算可视化在水力学仿真中的应用研究 | 第28-42页 |
·科学计算可视化综述 | 第28-31页 |
·水力学系统仿真的特点 | 第31-32页 |
·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其对水力学系统仿真的适用性 | 第32-36页 |
·水力学系统仿真可视化任务和方法 | 第36-40页 |
·可视化系统的任务划分 | 第36-38页 |
·仿真计算结果可视化方法 | 第38-40页 |
·可视化系统实现的工具和设计方法 | 第40-42页 |
·开发平台及编程语言的选择 | 第40-41页 |
·软件设计采用的软部件和构架技术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仿真计算可视化系统的设计 | 第42-53页 |
·可视化系统设计任务及要求 | 第42页 |
·仿真计算可视化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42页 |
·可视化系统软件的结构设计 | 第42-44页 |
·系统软件各模块设计和实现 | 第44-53页 |
·可视化软件的模块构架设计 | 第44-46页 |
·可视化软件模块主体设计 | 第46-51页 |
·系统仿真计算可视化的实现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引黄工程仿真计算可视化 | 第53-77页 |
·仿真初始参数 | 第53页 |
·串联管路仿真可视化实现 | 第53-55页 |
·仿真计算数学模型的程序实现 | 第53-54页 |
·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格式 | 第54-55页 |
·可视化映射和图形绘制过程的实现 | 第55页 |
·主要程序算法设计 | 第55-65页 |
·串联管路算法原理 | 第55-56页 |
·串联管路可视化对象模型 | 第56-60页 |
·串联管路可视化算法模型 | 第60-64页 |
·阀门可视化原理 | 第64-65页 |
·过渡过程中可视化粒子对象的生成 | 第65-69页 |
·质点跟踪技术的实现过程 | 第65-66页 |
·粒子分布算法的确定 | 第66-67页 |
·可视化映射方法的确定 | 第67-69页 |
·可视化结果显示的插值修正方法 | 第69-74页 |
·可视化结果插值修正原理 | 第69-71页 |
·可视化结果插值处理的实现 | 第71页 |
·可视化结果插值处理的方法 | 第71-74页 |
·计算可视化结果及其分析 | 第74-77页 |
·结果分析的数学基础 | 第74-75页 |
·可视化图形结果分析 | 第75-7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总结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