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1.1 课题由来与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光纤陀螺的发展与应用 | 第8-11页 |
1.3 国内外铁路平顺性检测设备的研制状况 | 第11-13页 |
1.4 捷联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5 本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光纤陀螺工作原理及其性能指标 | 第16-31页 |
2.1 Sagnac效应 | 第16-20页 |
2.1.1 圆形光路轨道 | 第17-18页 |
2.1.2 任意形状光路轨道 | 第18-20页 |
2.2 光纤陀螺光学系统构成及分类 | 第20-27页 |
2.2.1 光学系统的互易性 | 第20-23页 |
2.2.2 光路系统灵敏度最佳化方法 | 第23-25页 |
2.2.3 光路系统的分类 | 第25-27页 |
2.3 光纤陀螺的噪声和性能指标 | 第27-31页 |
2.3.1 光纤陀螺的噪声 | 第27-29页 |
2.3.2 光纤陀螺的性能指标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捷联式惯导系统基本原理 | 第31-43页 |
3.1 捷联惯导系统 | 第31-32页 |
3.2 常用坐标系的定义 | 第32-34页 |
3.3 载体坐标系与地理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第34-36页 |
3.4 捷联系统的即时修正算法 | 第36-43页 |
3.4.1 三参数法(欧拉角法) | 第37页 |
3.4.2 四参数法(四元数法) | 第37-41页 |
3.4.3 九参数法(方向余弦法) | 第41-42页 |
3.4.4 三种姿态算法的比较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小波分析在光纤陀螺捷联系统初始对准中的应用 | 第43-75页 |
4.1 轨道检测车的捷联系统 | 第43-45页 |
4.2 捷联系统的初始对准 | 第45-51页 |
4.2.1 捷联系统初始对准的分类及特点 | 第45-47页 |
4.2.2 捷联惯导系统的误差方程 | 第47-51页 |
4.3 二位置法初始对准 | 第51-53页 |
4.4 小波分析基础理论 | 第53-65页 |
4.4.1 连续小波变换(CWT) | 第54-62页 |
4.4.2 离散小波变换 | 第62-63页 |
4.4.3 小波的多分辨分析和 Mallat算法 | 第63-65页 |
4.5 光纤陀螺信号的小波去噪 | 第65-75页 |
4.5.1 小波基的选择 | 第67-73页 |
4.5.2 对准实验数据分析 | 第73-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