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衙金矿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 ·论文工作量 | 第11-12页 |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7页 |
| ·红土型金矿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区域岩浆岩带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4-15页 |
| ·岩浆岩带形成时代 | 第15-16页 |
| ·岩浆岩带成因研究 | 第16-17页 |
| ·区域成矿带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金沙江—哀牢山斑岩铜钼金成矿带 | 第17-18页 |
| ·哀牢山金矿带 | 第18-20页 |
| ·矿区研究现状 | 第20-27页 |
| ·矿区地质特征 | 第20-22页 |
| ·矿区岩浆岩研究 | 第22-25页 |
| ·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 第25-27页 |
| 第3章 北衙矿床矿石矿物特征 | 第27-40页 |
| ·矿体产出特征 | 第27-28页 |
| ·矿石矿物组构特征 | 第28-32页 |
| ·矿石构造 | 第28-30页 |
| ·矿石结构 | 第30-32页 |
| ·电子探针分析 | 第32-40页 |
| ·黄铁矿 | 第32-33页 |
| ·黄铜矿 | 第33-35页 |
| ·磁黄铁矿 | 第35-36页 |
| ·磁铁矿 | 第36-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红土型金矿的成矿时代及环境分析 | 第40-47页 |
| ·含矿丽江组形成时代的争议 | 第40-41页 |
| ·样品采集及孢粉提取的方法 | 第41-43页 |
| ·孢粉组合特征 | 第43-46页 |
| ·时代及环境分析 | 第46-47页 |
| 第5章 红土型金矿成因机制的探讨 | 第47-52页 |
| ·红土型金矿的标型矿物组合 | 第47页 |
| ·X 衍射分析 | 第47-48页 |
| ·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 第48-50页 |
| ·金富集机制的讨论 | 第50-52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