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词的悲剧风格及其成因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 冯延巳词悲剧情感内涵 | 第11-24页 |
(一) “不辞镜里朱颜瘦”的忧生之嗟 | 第11-19页 |
1、 青春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性认知 | 第12-15页 |
2、 把握人生的理性思考 | 第15-17页 |
3、 执着挣扎地人生态度 | 第17-19页 |
(二) “亡国之音哀以思”的忧世之叹 | 第19-24页 |
1、 君臣之思 | 第19-22页 |
2、 家国之忧 | 第22-24页 |
二、 冯延巳词悲剧风格表现手法 | 第24-40页 |
(一) 残破、寒冷、孤独意象 | 第24-31页 |
1、 残破意象 | 第25-27页 |
2、 寒冷意象 | 第27-29页 |
3、 孤独意象 | 第29-30页 |
4、 三种意象的叠加 | 第30-31页 |
(二) 比兴寄托 | 第31-34页 |
(三) 以乐写哀 | 第34-40页 |
1、 以浓丽的色彩凸显悲凉 | 第34-37页 |
2、 以喜悦欢快的环境反衬悲凉 | 第37-40页 |
三、 冯延巳词悲剧风格形成原因 | 第40-49页 |
(一) 南唐地域文化与时代背景的影响 | 第40-43页 |
1、 南唐特殊的地域文化 | 第40-42页 |
2、 南唐特殊的时代背景 | 第42-43页 |
(二) 自身注定的悲剧命运 | 第43-47页 |
1、 特殊的人生经历与朝廷内部的政党之争 | 第43-44页 |
2、 身在其位,而识见不能谋其政 | 第44-46页 |
3、 内在性格与外在环境的必然凝聚 | 第46-47页 |
(三) 继承晚唐末世情怀,借鉴晚唐诗歌艺术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