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赤霉病地方品种的品质性状和RAPD分析
1. 文献综述 | 第1-22页 |
1.1 小麦抗赤霉病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1.1.1 赤霉病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第10-11页 |
1.1.2 小麦抗赤霉病种质资源筛选 | 第11-12页 |
1.1.3 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 | 第12-13页 |
1.1.4 小麦赤霉病抗性机制 | 第13-14页 |
1.1.5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 | 第14-16页 |
1.1.6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展望 | 第16页 |
1.2 小麦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2.1 蛋白质含量 | 第17-18页 |
1.2.2 小麦面筋的研究 | 第18页 |
1.2.3 沉淀值的研究 | 第18-19页 |
1.2.4 面团流变学特性-粉质性状的研究 | 第19-20页 |
1.3 分子标记 | 第20-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2.1 材料 | 第22页 |
2.2 农艺性状考察 | 第22-23页 |
2.3 品质性状考察 | 第23-25页 |
2.4 RAPD标记检测 | 第25-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1页 |
3.1 农艺性状分析 | 第27-30页 |
3.2 品质性状分析 | 第30-33页 |
3.3 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相关及偏相关分析 | 第33-38页 |
3.4 RAPD分析 | 第38-41页 |
4 讨论 | 第41-47页 |
4.1 抗赤霉病地方品种的评价 | 第41-42页 |
4.2 抗赤霉病地方品种性状间相互关系 | 第42-43页 |
4.3 抗赤霉病地方品种的RAPD特异性 | 第43-45页 |
4.4 抗赤霉病地方品种的利用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