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Ⅰ编译器中的指令调度相关优化
| 摘 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 ·龙芯I 编译器框架简介 | 第8-9页 |
| ·机器模型 | 第9-10页 |
| ·静态指令调度 | 第10页 |
| ·全局延迟槽调度 | 第10-11页 |
| ·论文的组织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机器模型 | 第12-21页 |
| ·现有几种机器模型简介 | 第12-14页 |
| ·GCC 的机器模型 | 第12-13页 |
| ·Pro64 的机器模型 | 第13-14页 |
| ·龙芯I 编译器机器模型 | 第14-20页 |
| ·龙芯I 体系结构简介 | 第14-15页 |
| ·ORC 编译器机器模型简介 | 第15-18页 |
| ·机器模型的移植 | 第18-20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静态指令调度 | 第21-34页 |
| ·背景简介 | 第21-22页 |
| ·超标量机的指令调度 | 第22-28页 |
| ·龙芯I 处理器中的动态调度介绍 | 第23-25页 |
| ·龙芯I 中静态指令调度的重要性 | 第25-28页 |
| ·指令调度实现 | 第28-32页 |
| ·region 的构造 | 第28-29页 |
| ·调度区域当中基本块顺序的确定 | 第29-30页 |
| ·SrcBB 的选取 | 第30页 |
| ·候选指令的选择 | 第30-31页 |
| ·选择最佳候选指令 | 第31页 |
| ·资源相关检测和被发射指令的确定 | 第31-32页 |
| ·局部指令调度 | 第32页 |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32-33页 |
| ·展望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全局延迟槽调度 | 第34-41页 |
| ·背景介绍 | 第34页 |
| ·延迟槽调度:问题的提出和策略的选择 | 第34-39页 |
| ·延迟槽调度的范围 | 第34-35页 |
| ·延迟槽调度阶段的选择 | 第35-36页 |
| ·被填充指令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改进 | 第36-39页 |
| ·被填充指令移动的类型和对策 | 第36-37页 |
| ·基本块之间延迟槽调度可能的冲突及预防 | 第37-38页 |
| ·候选指令范围的改进 | 第38-39页 |
| ·全局延迟槽调度算法 | 第39页 |
| ·实验结果和结论 | 第39-40页 |
| ·结论及未来工作展望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