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的界面粘结性能及其在抗弯补强中的应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1 绪论第13-48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页
   ·传统的混凝土修补材料第13-15页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第15-27页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概述第15-17页
     ·UHTCC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研究现状第17-23页
     ·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在混凝土修复中的应用第23-27页
   ·纤维编织网第27-45页
     ·纤维编织网与UHTCC联合增强的应用背景第27-34页
     ·纤维编织网的研究现状第34-42页
     ·纤维编织网的工程应用第42-45页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45-48页
2 UHTCC与混凝土粘结抗拉性能试验研究第48-70页
   ·引言第48页
   ·试验材料第48-51页
     ·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第48-49页
     ·混凝土材料第49-50页
     ·钢纤维混凝土材料第50页
     ·界面剂和粘结剂材料第50-51页
   ·试验方案第51-53页
   ·试验方法第53页
   ·试件制备第53-54页
     ·UHTCC材料制备第53-54页
     ·现浇UHTCC与老混凝土结合第54页
     ·UHTCC预制件与老混凝土结合第54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54-68页
     ·老混凝土粗糙度对粘结抗拉强度的影响第59-62页
     ·老混凝土基体强度对粘结抗拉强度的影响第62-64页
     ·UHTCC预制件粗糙度对粘结抗拉强度的影响第64-65页
     ·界面剂和粘结剂类型对粘结抗拉强度的影响第65-67页
     ·龄期对粘结抗拉强度的影响第67-68页
   ·结论第68-70页
3 UHTCC与混凝土粘结抗折性能试验研究第70-84页
   ·引言第70页
   ·试验材料第70页
   ·试验方案第70页
   ·试验方法第70页
   ·试件制备第70-72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72-83页
     ·老混凝土粗糙度对粘结抗折强度的影响第72-79页
     ·老混凝土基体强度对粘结抗折强度的影响第79-81页
     ·UHTCC预制件粗糙度对粘结抗折强度的影响第81页
     ·界面剂和粘结剂类型对粘结抗折强度的影响第81-83页
   ·结论第83-84页
4 UHTCC与混凝土粘结抗剪性能试验研究第84-94页
   ·引言第84页
   ·试验材料第84页
   ·试验方案第84-86页
   ·试件制备第86页
   ·试验方法第86-87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87-93页
     ·老混凝土粗糙度对粘结抗剪强度的影响第90页
     ·老混凝土基体强度对粘结抗剪强度的影响第90-91页
     ·UHTCC预制件粗糙度对粘结抗剪强度的影响第91-92页
     ·界面剂和粘结剂类型对粘结抗剪强度的影响第92-93页
   ·结论第93-94页
5 UHTCC与混凝土粘结界面断裂性能研究第94-107页
   ·引言第94-95页
   ·试验概况第95-96页
   ·电测法确定界面裂缝扩展长度第96-97页
   ·界面起裂韧度第97-98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98-106页
     ·破坏形态描述第98-99页
     ·荷载挠度第99-102页
     ·界面最大裂缝扩展长度a_(max)第102-103页
     ·界面起裂韧度G_(int-ini)第103-104页
     ·耗能能力G_(Pδ-max)第104-106页
   ·结论第106-107页
6 纤维编织网增强UHTC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第107-118页
   ·引言第107页
   ·试验材料第107-109页
   ·试件设计第109-111页
   ·试件制备第111页
   ·加载方式第111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111-117页
     ·平截面假定的验证第111-112页
     ·试件的破坏形态第112-114页
     ·荷载挠度曲线第114-117页
   ·结论第117-118页
7 纤维编织网增强UHTC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理论研究第118-139页
   ·引言第118页
   ·基本假定第118-121页
   ·纤维编织网增强UHTC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理论分析第121-135页
     ·未裂阶段第121-123页
     ·带裂缝工作阶段第123-129页
     ·截面破坏阶段第129-135页
   ·共轭梁法确定复合梁的挠度第135-136页
   ·采用受弯理论公式和共轭梁法确定复合梁的荷载挠度曲线计算步骤第136页
   ·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第136-137页
   ·结论第137-139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39-143页
   ·主要结论第139-141页
   ·研究展望第141-143页
创新点摘要第143-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58-160页
致谢第160-162页
作者简介第162-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热解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耦合过程中焦油的形成机理及组成分析
下一篇: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封装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