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地区人居生态性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插图索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5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人居生态的意义 | 第12页 |
·人居环境科学的指导 | 第12-13页 |
·本文的脉络 | 第13-15页 |
第2章 研究背景和问题 | 第15-21页 |
·社会认识背景 | 第15-18页 |
·传统朴素的生态意识 | 第15页 |
·西方自然观侵入和流行 | 第15-1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推出 | 第16-18页 |
·人居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 第18-19页 |
·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 第18页 |
·经济概念 | 第18-19页 |
·研究技术的现状和问题 | 第19-20页 |
·本文人居生态性研究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 第20-21页 |
·生态性概念 | 第20页 |
·生态性研究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 第20-21页 |
第3章 城市生态系统与人居生态性 | 第21-35页 |
·基本概念 | 第21页 |
·城市生态系统 | 第21页 |
·生态城市 | 第21页 |
·城市生态规划 | 第21页 |
·城市人居生态系统特点 | 第21-23页 |
·中南地区城市人居现状 | 第23-24页 |
·中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概况 | 第23页 |
·中南地区城市形态 | 第23-24页 |
·中南地区城市居住分离趋势及生态影响 | 第24-25页 |
·以长沙为例看城市生态规划指导下人居生态建设 | 第25-35页 |
·现状分析 | 第25-26页 |
·生态城市目标和考核指标系统的建立 | 第26-29页 |
·生态分区 | 第29-30页 |
·湘江滨水区与橘子洲概念化规划 | 第30-35页 |
第4章 居住小区与人居生态性 | 第35-52页 |
·居住小区生态性的研究目标方法 | 第35-36页 |
·生态性研究的主要目标 | 第35-36页 |
·研究方法与重点 | 第36页 |
·居住建筑群体系统的生态性 | 第36-43页 |
·降低土地消耗 | 第36-39页 |
·日照 | 第39页 |
·自然通风 | 第39-42页 |
·实例分析 | 第42-43页 |
·住区绿化景观系统的生态性 | 第43-52页 |
·住区绿化景观当前主要问题 | 第43-45页 |
·住区绿化的生态物质作用 | 第45页 |
·住区绿化中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 第45-46页 |
·居住绿化景观系统布局中的生态策略 | 第46-50页 |
·实例分析 | 第50-52页 |
第5章 居住建筑与人居生态性 | 第52-75页 |
·生态性研究中的舒适性目标 | 第52页 |
·有限舒适性目标 | 第52页 |
·中南地区气候特点对舒适性影响 | 第52页 |
·现阶段中南地区居住建筑生态性研究的重点 | 第52-54页 |
·能耗组成与舒适性目标 | 第52-53页 |
·中南地区居住建筑能耗以热工能耗为主 | 第53页 |
·中南地区居住建筑生态性研究的重点 | 第53-54页 |
·居住建筑生态性的适宜技术途径 | 第54页 |
·设计方法 | 第54-63页 |
·界面 | 第55-59页 |
·形态 | 第59-63页 |
·实现生态性的技术手段 | 第63-69页 |
·单元模组式屋顶系统 | 第63-66页 |
·新型玻璃 | 第66-68页 |
·特隆布墙构造与植被化 | 第68-69页 |
·实例分析 | 第69-75页 |
·能源的产生与消耗 | 第70-73页 |
·水资源的产生与消耗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