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水质模型集成研究及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水质模型的建立及河流概化 | 第12-28页 |
| ·水质模型简介 | 第12-15页 |
| ·水质模型的定义 | 第12页 |
| ·水质模型的发展及分类 | 第12-13页 |
| ·水质模型的应用 | 第13-14页 |
| ·水质模型的缺陷 | 第14页 |
| ·水质模型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水质模型的建立 | 第15-18页 |
| ·水质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 | 第15-16页 |
| ·一维稳态水质模型 | 第16-17页 |
| ·二维稳态水质模型 | 第17-18页 |
| ·一维河流概化 | 第18-20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步长选取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 ·河流概化步骤 | 第19-20页 |
| ·二维水域网格化 | 第20-28页 |
| ·引言 | 第20-21页 |
| ·正交曲线网格的数学基础 | 第21-23页 |
| ·正交曲线网格的生成 | 第23-28页 |
| 第三章 GIS开发方式及其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 | 第28-37页 |
| ·GIS二次开发概述 | 第28-31页 |
| ·GIS的二次开发方式 | 第28-30页 |
| ·MapObjects简介 | 第30-31页 |
| ·GIS与应用分析模型的集成二次开发 | 第31-33页 |
| ·应用分析模型 | 第31-32页 |
| ·与GIS集成的应用分析模型的特点 | 第32页 |
| ·GIS与应用分析模型集成的意义 | 第32-33页 |
| ·GIS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 | 第33-37页 |
|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概述 | 第33-34页 |
| ·GIS集成面临的技术问题 | 第34-36页 |
| ·GIS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基于组件式GIS的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集成 | 第37-74页 |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7-41页 |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37页 |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 ·系统结构 | 第38-39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39-41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区域概况 | 第41-45页 |
| ·江苏省水环境容量研究 | 第41-42页 |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资源保护管理 | 第42-44页 |
| ·柳州市水质源管理系统 | 第44-45页 |
| ·系统功能 | 第45-55页 |
|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 第45-46页 |
| ·系统管理模块 | 第46-47页 |
| ·图层显示与管理模块 | 第47-49页 |
| ·查询模块 | 第49-54页 |
| ·文档资料管理模块 | 第54页 |
| ·视图模块 | 第54-55页 |
| ·窗口模块 | 第55页 |
| ·帮助模块 | 第55页 |
| ·水质模型模拟结果的显示 | 第55-60页 |
| ·MO与一维水质模型的集成步骤 | 第55-57页 |
| ·二维水质模型的集成原理 | 第57-58页 |
| ·二维水质模型模拟结果显示 | 第58-60页 |
| ·水环境容量计算 | 第60-65页 |
| ·水功能区划分 | 第60-63页 |
|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 第63页 |
| ·水质参数确定 | 第63-64页 |
| ·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及应用 | 第64-65页 |
|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第65-74页 |
| ·水质现状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第65-66页 |
| ·水质现状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 第66-67页 |
| ·基于GIS的水质评价 | 第67-72页 |
| ·水环境评价与规划 | 第72-7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