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 第1-22页 |
·液相色谱固定相概况 | 第7-13页 |
·引言 | 第7页 |
·软凝胶基质 | 第7-8页 |
·硅胶颗粒和大孔聚合物颗粒基质 | 第8-10页 |
·简介 | 第8-9页 |
·颗粒填料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的发展 | 第9-10页 |
·整体分离介质的发展 | 第10-13页 |
·高效膜色谱(HIGH-PERFORMANCE MEMBRANE CHROMATOGRAPHY,HPMC) | 第11-12页 |
·整体柱(MONOLITH)的发展 | 第12-13页 |
·小结 | 第13页 |
·整体柱的特点和应用 | 第13-22页 |
·引言 | 第13页 |
·整体柱的制备 | 第13-16页 |
·硅胶整体柱的制备 | 第13-14页 |
·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 | 第14-16页 |
·整体柱的孔结构特点 | 第16-17页 |
·整体柱的传质特性 | 第17-19页 |
·整体柱的应用 | 第19-21页 |
·整体柱的缺点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2章 整体柱基质的制备及表征 | 第22-39页 |
·GMA-EDMA整体柱基质的聚合反应机理 | 第22-24页 |
·聚合反应机理 | 第22-24页 |
·聚合流程 | 第24页 |
·整体材料孔结构的表征 | 第24-29页 |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29页 |
·ISEC实验结果 | 第26-28页 |
·压汞法实验结果 | 第28-29页 |
·整体柱基质性能优化 | 第29-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温度对聚合物孔结构的影响 | 第30-32页 |
·致孔剂组成对聚合物孔结构的影响 | 第32-34页 |
·交联剂含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34-35页 |
·最优聚合条件的选择及整体材料的表征 | 第35-38页 |
·最优聚合条件的选择及聚合物孔结构的表征 | 第35-36页 |
·表面形貌表征 | 第36-37页 |
·流速对GMA-EDMA柱柱压的影响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弱阴离子整体柱的制备和应用 | 第39-55页 |
·弱阴离子整体柱的制备 | 第39-44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4页 |
·键合条件的选择 | 第41-43页 |
·整体柱的重复性 | 第43-44页 |
·离子交换整体柱的性能及其应用 | 第44-5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页 |
·GMA-EDMA整体柱传质性质的表征 | 第44-49页 |
·BSA溶液对突破曲线的影响 | 第45-47页 |
·上样液浓度对突破曲线的影响 | 第47页 |
·温度对离子交换动态吸附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流速对突破曲线的影响 | 第48-49页 |
·流动相对蛋白质在弱阴离子交换整体柱上分离的影响 | 第49-53页 |
·流速对蛋白分离的影响 | 第49-50页 |
·梯度条件的影响 | 第50-51页 |
·流动相PH值的影响 | 第51-53页 |
·弱阴离子交换整体柱的化学稳定性 | 第53页 |
·弱阴离子整体柱与强阴离子交换填充柱的比较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O8肽类的HPLC分析与制备研究 | 第55-67页 |
·色谱柱的选择 | 第56-60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59页 |
·聚合物柱和硅胶柱的比较 | 第57页 |
·填料粒径对分离的影响 | 第57-58页 |
·柱长对分离的影响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分离方法的优化和线性扩大 | 第60-67页 |
·分离条件优化 | 第60-63页 |
·TFA的影响 | 第60-61页 |
·梯度程序的优化 | 第61-63页 |
·线性放大 | 第63-66页 |
·分离方法的调整 | 第63-64页 |
·半制备柱上的进样量 | 第64-65页 |
·纯度检测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