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提取煤液化残渣及其回收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6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 ·离子液体性质及其发展简介 | 第16-18页 |
| ·离子液体的性质 | 第16页 |
| ·离子液体的分类 | 第16-17页 |
| ·离子液体的发展 | 第17页 |
| ·离子液体的应用 | 第17-18页 |
| ·煤直接液化残渣 | 第18-22页 |
| ·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性质概述 | 第18-19页 |
| ·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族组成 | 第19-20页 |
| ·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溶剂提取 | 第20页 |
| ·国内外煤直接液化残渣的利用现状 | 第20-22页 |
| ·电渗析技术概论 | 第22-25页 |
| ·电渗析的发展过程 | 第22页 |
| ·电渗析的原理 | 第22-23页 |
| ·离子交换膜 | 第23-25页 |
| ·本课题的设想和提出 | 第25-2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离子液体的优化及其提取效果 | 第28-38页 |
| ·实验所用的材料和仪器 | 第28-29页 |
| ·离子液体的筛选 | 第29-31页 |
| ·离子液体[Bmim]Cl与分散剂的复配 | 第31-33页 |
| ·分散剂的筛选 | 第31-32页 |
| ·NMP分散剂的促进效果 | 第32-33页 |
| ·提取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 ·复合溶剂配比对提取收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提取温度对提取收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提取时间对提取收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煤液化残渣提取物的表征测试及分析 | 第38-54页 |
| ·煤直接液化残渣的基本性质 | 第38页 |
| ·红外光谱的研究 | 第38-41页 |
| ·高分辨率固体核磁共振(13C-NMR)研究 | 第41-5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1页 |
| ·元素分析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电渗析法回收水溶液中离子液体的研究 | 第54-70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54-55页 |
| ·电渗析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 第55-57页 |
| ·电渗析设备构造 | 第55-56页 |
| ·实验原理 | 第56-57页 |
| ·离子液体浓度的测定 | 第57-59页 |
| ·阳离子浓度测定法 | 第57-59页 |
| ·氯离子浓度测定法 | 第59页 |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59-60页 |
| ·极限电流密度的测定 | 第60-61页 |
| ·实验条件对电渗析性能的影响 | 第61-65页 |
|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 ·操作电压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初始体积的影响 | 第63-64页 |
| ·离子液体尺寸结构的影响 | 第64-65页 |
| ·阳离子交换膜污染的研究 | 第65-68页 |
| ·扫描电镜测试分析 | 第65-67页 |
| ·元素分析 | 第67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7-79页 |
| 附件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