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引言 | 第9页 |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和贮氢技术 | 第9-11页 |
·固态贮氢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气态贮氢合金研究简介 | 第12-14页 |
·稀土系贮氢合金(AB_5) | 第12-13页 |
·钛系合金(AB和AB_2) | 第13-14页 |
·V基固溶体型合金 | 第14页 |
·贮氢装置与燃料电池 | 第14-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前言 | 第16-17页 |
·TiFe合金气态贮氢性能概述 | 第17-19页 |
·TiFe的活化机理探讨 | 第19-21页 |
·表面分凝理论 | 第19-20页 |
·表面氧化物催化理论 | 第20页 |
·其他的活化理论 | 第20-21页 |
·TiFe基多元合金贮氢性能 | 第21-25页 |
·TiFe_(1-x)M_x三元合金贮氢性能研究 | 第21-23页 |
·TiFe_(1-x-y)M_xN_y四元合金贮氢性能研究 | 第23-25页 |
·TiFe合金的改性处理 | 第25-26页 |
·机械合金化改性TiFe合金 | 第25-26页 |
·用化学试剂表面处理 | 第26页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3章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合金设计 | 第28页 |
·合金制备 | 第28-30页 |
·原材料成分 | 第28页 |
·贮氢合金的制备 | 第28-30页 |
·合金气态吸放氢性能测试方法 | 第30页 |
·仪器分析 | 第30-31页 |
·XRD及组织结构分析 | 第30页 |
·SEM分析 | 第30-31页 |
第4章 P-C-T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的研究 | 第31-40页 |
·测试原理概述 | 第31-32页 |
·测试装置的设计与实测结果 | 第32-34页 |
·测试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34-37页 |
·空容实验 | 第34-35页 |
·试样的活化程序制定 | 第35页 |
·动力学性能测试与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P-C-T曲线测定与热力学函数 | 第36-37页 |
·贮氢合金样品的性能测试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TiFe_(0.8)Mn_(0.2)M_(0.05)合金系列吸放氢性能及相结构研究 | 第40-53页 |
·TiFe_(0.8)Mn_(0.2)M_(0.05)(M=Co、Cr、Ni)气态吸放氢性能 | 第40-43页 |
·TiFe_(0.8)Mn_(0.2)M_(0.05)(M=Co、Cr、Ni)合金的活化性能 | 第40-41页 |
·TiFe_(0.8)Mn_(0.2)M_(0.05)(M=Co、Cr、Ni)合金的放氢性能 | 第41-43页 |
·TiFe_(0.8)Mn_(0.2)M_(0.05)(M=Z、V、La)气态吸放氢性能 | 第43-45页 |
·TiFe_(0.8)Mn_(0.2)M_(0.05)(M=Zr、V、La)合金的活化性能 | 第43-44页 |
·TiFe_(0.8)Mn_(0.2)M_(0.05)(M=Zr、V、La)合金的放氢性能 | 第44-45页 |
·TiFe_(0.8)Mn_(0.2)M_(0.05)晶体结构和显微组织研究 | 第45-48页 |
·TiFe_(0.8)Mn_(0.2)M_(0.05)合金热力学性能比较 | 第48-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基于TiFe_(0.8)Mn_(0.2)La_x贮氢装置性能研究 | 第53-63页 |
·TiFe_(0.8)Mn_(0.2)La_x(x=0,0.01,0.03,0.05)活化性能和动力学性能比较 | 第53页 |
·TiFe_(0.8)Mn_(0.2)La_x(x=0,0.01,0.03,0.05)相结构和显微组织研究 | 第53-57页 |
·TiFe_(0.8)Mn_(0.2)La_x(x=0,0.01,0.03,0.05)相结构研究 | 第53-54页 |
·TiFe_(0.8)Mn_(0.2)La_x(x=0,0.01,0.03,0.05)显微组织研究 | 第54-57页 |
·TiFe_(0.8)Mn_(0.2)La_x放氢性能及机理分析 | 第57-59页 |
·贮氢装置结构设计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数据处理程序部分源程序代码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