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引言 | 第7页 |
| 1 研究综述 | 第7-10页 |
| ·退化草地植被特征研究 | 第7-9页 |
| ·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参数研究 | 第7-8页 |
| ·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 第8页 |
| ·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动态演替规律 | 第8-9页 |
| ·退化草地土壤环境特征研究 | 第9-10页 |
| ·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状研究 | 第9-10页 |
| ·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研究 | 第10页 |
| ·退化草地恢复理论与实践研究 | 第10页 |
| 2 研究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 第10-12页 |
| ·自然概况 | 第11页 |
| ·地理位置 | 第11页 |
| ·气候 | 第11页 |
| ·土壤 | 第11页 |
| ·植被 | 第11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1-12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样地设置 | 第12页 |
| ·植被调查 | 第12-13页 |
| ·土壤取样与分析 | 第13页 |
| ·数据处理 | 第13-14页 |
| ·重要值及物种优势度 | 第13页 |
|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选择 | 第13-14页 |
| ·物种丰富度指数 | 第13页 |
| ·多样性指数 | 第13页 |
| ·均匀度指数 | 第13页 |
| ·生态优势度 | 第13-14页 |
| ·群落相似度 | 第14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4-35页 |
| ·不同种植年限人工柠条灌丛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参数分析 | 第14-20页 |
| ·植被区系组成 | 第14页 |
| ·物种丰富度变化 | 第14-15页 |
| ·物种优势度变化 | 第15-16页 |
| ·主要物种优势度变化 | 第16-17页 |
| ·群落盖度变化分析 | 第17-18页 |
| ·群落总盖度的变化 | 第17-18页 |
| ·各类群相对盖度的变化 | 第18页 |
| ·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分析 | 第18-19页 |
| ·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 | 第18-19页 |
| ·各类群相对生物量(鲜/干)的变化 | 第19页 |
|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 | 第19-20页 |
| ·群落相似性分析 | 第20页 |
| ·人工柠条灌丛草地恢复过程中土壤环境特征的变化分析 | 第20-26页 |
| ·柠条的根系分布特征 | 第20-21页 |
| ·土壤养分的时空分布格局 | 第21-24页 |
| ·土壤养分的时间分布特征 | 第21-22页 |
| ·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22-24页 |
| ·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格局 | 第24-26页 |
| ·土壤水分月变化 | 第24-25页 |
| ·土壤水分垂直变化 | 第25-26页 |
| ·柠条种植密度对柠条灌丛草地植被的影响 | 第26-35页 |
| ·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时空变化 | 第26-27页 |
| ·群落盖度的变化 | 第27-28页 |
| ·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 | 第28-29页 |
| ·群落多样性变化 | 第29-31页 |
| ·土壤养分变化 | 第31-33页 |
| ·土壤水分变化 | 第33-35页 |
| ·土壤水分季节变化 | 第33页 |
| ·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趋势 | 第33-35页 |
| 5 讨论 | 第35-37页 |
| ·关于宁夏东部干旱风沙区植被的演替规律 | 第35-36页 |
| ·关于柠条灌丛在退化草地恢复中的生态作用 | 第36页 |
| ·关于退化草地人工柠条灌丛的适宜种植密度 | 第36-37页 |
| 6 结论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