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造型艺术理论论文

中国人色彩审美心理的形成及特征

前言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第一部分 中国人色彩审美心理形成的萌芽期第11-15页
第二部分 象征的色彩审美心理的形成与五彩彰施的色彩审美观第15-33页
 (一) 五彩彰施的象征色彩是中国人传统色彩审美心理的重要特征第15-22页
  1、原始色彩作为生命自发的色彩本能是中国人象征色彩审美心理形成的内在动力第15-16页
  2、以“五行”、“五德”法则建立的五色制体系,是中国人传统色彩审美心理形成的标志,其重要特征是色彩象征性第16-19页
  3、儒家思想把色彩以“礼”的形式加以规范,实现色彩由原始自发的精神象征性向色彩自觉的精神象征性的转变第19-20页
  4、中国古人在儒家推行的“礼”制性色彩中以“五彩彰施”创造“重彩”为主的绘画形式第20-22页
 (二) 印度佛教色彩的传入,影响了中国人色彩审美心理的建构,实现绘画在五色基础上的多样性第22-26页
  1、印度佛教色彩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早期壁画以五色为主的暖色调倾向第22-26页
  2、佛教色彩的传入,给中国宗教绘画带来新的色彩象征意义第26页
 (三) 象征性色彩在其他门类艺术中的体现第26-32页
  1、古代宫殿建筑的色彩象征性第26-28页
  2、古代服装的色彩象征性第28-29页
  3、民间美术的色彩象征性第29-31页
  4、戏曲脸谱的色彩象征性第31-32页
 (四) 象征性色彩表现的主要特征——绚烂、沉厚、纤秾、劲实第32-33页
第三部分 尚黑的色彩审美心理的形成与独特的色彩审美观第33-44页
 (一) 尚黑——从史前色彩混沌到五色体系的单色崇拜第33-34页
 (二) 道家思想偏阴柔的女性思维偏向对中国水墨绘画色彩审美心理趋向的影响第34-42页
  1、采集文化背景的要素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女性偏向及审美心理的影响第35-36页
  2、农耕文化的发展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的巨大影响第36-37页
  3、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尚黑的色彩审美心理形成的影响第37-39页
  4、道、禅世界观的同一性促成了尚黑的审美艺术观第39-42页
 (三) 尚黑的色彩表现的主要特征——冲淡、空灵、虚静、玄逸第42-44页
第四部分 中国人独特的色彩审美心理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第44-50页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第44-45页
 (二) 中国人独特的色彩审美心理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第45-50页
  1、颜料的选择与应用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的精神第45-46页
  2、中国人偏爱的色彩对比关系所体现的贵和尚中的精神第46-47页
  3、中国人偏爱的色相所体现的贵静尚柔、刚健有为的精神第47-50页
结语第50-51页
注释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2-53页
后记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rO2陶瓷基复合粉体的分散机制及成型工艺研究
下一篇:岩虫(Marphysa Sanguinea)消化道形态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