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水资源概况 | 第10-11页 |
·世界水资源概况 | 第10页 |
·我国及陕西省水资源概况 | 第10-11页 |
·森林水文学和森林水文效应 | 第11-12页 |
·森林水文学 | 第11-12页 |
·森林水文效应 | 第12页 |
·森林水文学的发展及研究成果 | 第12-18页 |
·森林水文学的发展 | 第12-14页 |
·国外森林水文学的发展 | 第12-13页 |
·中国森林水文学的发展 | 第13-14页 |
·森林水文学研究成果 | 第14-17页 |
·森林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 第14-16页 |
·森林对径流泥沙和水质的影响 | 第16-17页 |
·森林水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20-23页 |
·研究区及试验区概况 | 第20-21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0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20-21页 |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21页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21-23页 |
·试验区森林水文要素的测定 | 第21-22页 |
·试验区大气降水的测定 | 第21页 |
·火地沟集水区径流的测定 | 第21-22页 |
·各试验区水样采集及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各试验区水样采集方法 | 第22页 |
·各试验区水样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火地沟集水区水文过程分析 | 第23-28页 |
·火地沟集水区大气降水年分配 | 第23页 |
·火地沟集水区径流年分配 | 第23-24页 |
·火地沟集水区径流组成分析 | 第24-28页 |
·火地沟集水区径流切割方法的选取 | 第25-26页 |
·火地沟集水区径流组成分析 | 第26页 |
·火地沟集水区降水、径流与时间的模型函数及相关性分析 | 第26-28页 |
第四章 火地塘林区不同水体水质分析 | 第28-43页 |
·不同水体中各元素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 | 第28-38页 |
·大气降水中各元素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 | 第28-32页 |
·森林集水区径流水中各元素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 | 第32-37页 |
·火地沟集水区径流水中各元素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 | 第33-34页 |
·板桥沟集水区径流水中各元素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 | 第34-35页 |
·火地1支沟(2支沟)集水区径流水中各元素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 | 第35-37页 |
·漆树沟农田试验区径流水中各元素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 | 第37-38页 |
·不同水体水质方差分析 | 第38-41页 |
·火地沟、火地1、2支沟和板桥沟集水区径流水水质方差分析 | 第38-39页 |
·不同水体间水质方差分析 | 第39-40页 |
·不同水体间水质差异显著性原因分析 | 第40-41页 |
·火地沟集水区化学物质输入、输出含量变化分析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火地塘林区不同水体水质评价 | 第43-47页 |
·火地塘林区不同水体水质评价的目的 | 第43页 |
·火地塘林区不同水体水质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3-44页 |
·火地塘林区不同水体水质评价 | 第44-47页 |
·各水体水质评价评判对象因素的确定 | 第44页 |
·各水体水质评价决策集的确定 | 第44-45页 |
·各水体水质单因素评价 | 第45-46页 |
·各水体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46页 |
·各水体水质综合评价结果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