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

试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引言第1-17页
一、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沿革第17-24页
 (一) 、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依据第17-19页
 (二) 、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特征第19-21页
  1 政资不分第19页
  2 政企不分第19-20页
  3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主体多元化与所有者缺位并存第20页
  4 产权管理“条块分割”第20-21页
 (三) 、 改革开放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第21-24页
  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准备阶段(1978-1988年)第21-22页
  2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1988-2001年)第22-23页
  3 十六大以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设立阶段(自2001年至今)第23-24页
二、 十六大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弊端第24-29页
 (一) 、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制的弊端第25-27页
  1 决策非常缓慢第25页
  2 行政干预多第25-26页
  3 信息不对称第26页
  4 监控不力,约束淡化第26-27页
 (二) 、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上的缺陷第27页
 (三) 、 国有产权的利益主体及其行为未能界定第27-29页
  1 所有者缺乏应有机制来监督约束所有者代表第28页
  2 所有者代表行政化、多元化第28页
  3 所有者代表无法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选择和监督第28页
  4 部分所有者与全部所有者的利益出现了磨擦第28-29页
三、 国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其可资借鉴之处第29-34页
 (一) 、 国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简介第29-31页
  1 国外国有企业的分类第29页
  2 国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形式第29-30页
  3 国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模式第30-31页
 (二) 、 国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借鉴之处第31-34页
  1 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第32页
  2 实现政企分开第32-33页
  3 监督必须公开第33-34页
  4 培育和完善企业家市场第34页
  5 国有企业确立利润目标第34页
  6 重视政府质量第34页
四、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第34-48页
 (一) 、 对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制的改革,出资人职责到位是关键第35-37页
  1 必须一体化行使股东各项权利第35-36页
  2 必须全面调整工作思路第36-37页
  3 出资人职责要按照政府级次、产权级次逐层到位第37页
  4 出资人职责到位的方式应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第37页
 (二) 、 对国有资产产权边界划分的改革,科学构建国有资产分级代表制度第37-43页
  1 国有资产分级代表制度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科学选择第38-39页
  2 应当制定法律而不是行政法规或规章来规范国有资产分级代表制度第39-40页
  3 在立法上规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其派出代表的设置、职能与责任第40-42页
  4 如何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划分国有资产的产权边界第42-43页
 (三) 、 对国有产权监管机制的改革,构筑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第43-45页
  1 强化真正所有者对所有者代表的监督第43-44页
  2 强化所有者一级代表对次级代表的监督第44页
  3 强化所有者代表对派往企业的产权代表的监督第44-45页
  4 强化所有者代表对经理的监督第45页
 (四) 、 完善企业家阶层成长的机制第45-48页
  1 解决动力不足问题第46页
  2 明确雇佣关系第46-47页
  3 优化报酬机制第47-48页
五、 以立法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第48-55页
 (一) 、 加快国有资产立法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第49-52页
  1 加快立法是解决现实突出矛盾、强化国有资产规范管理的需要第49-50页
  2 加快立法是适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第50-51页
  3 加快立法是适应国际竞争客观形势的需要第51页
  4 加快立法是适时集成有关法规的需要第51-52页
 (二) 、 国有资产法的基本原则第52-55页
  1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产权多元化,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原则第53页
  2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第53页
  3 坚持国家所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原则第53页
  4 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第53-54页
  5 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第54页
  6 明确国有资产经营主体,规范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经营性国有资产效益优先的奖惩原则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成组技术的锅炉压力容器CAPP开发平台的研究
下一篇:阿维菌素B1和井冈霉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