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23页 |
1.1 分子印迹技术简介 | 第8-9页 |
1.2 分子印迹的基本原理 | 第9-12页 |
1.2.1 分子预组装方法——共价键结合作用 | 第10-11页 |
1.2.2 分子自组装方法——非共价键结合作用 | 第11-12页 |
1.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12-19页 |
1.3.1 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和引发剂的选择 | 第12-14页 |
1.3.2 封管聚合 | 第14-16页 |
1.3.3 悬浮聚合 | 第16-17页 |
1.3.4 沉淀聚合 | 第17-18页 |
1.3.5 表面印迹 | 第18页 |
1.3.6 膜印迹 | 第18-19页 |
1.3.7 基质修饰印迹 | 第19页 |
1.4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 | 第19-21页 |
1.4.1 化学仿生传感器 | 第19-20页 |
1.4.2 分离领域的应用 | 第20页 |
1.4.3 化学、制药以及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4 环境领域的应用 | 第21页 |
1.4.5 军事技术方面的应用 | 第21页 |
1.5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沉淀聚合物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 第23-38页 |
2.1 前言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2.2.2 聚合物的制备 | 第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6页 |
2.3.1 不同交联剂对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2 不同模板分子对聚合物形貌的影响 | 第26-28页 |
2.3.3 交联剂浓度对聚合物形貌的影响 | 第28-30页 |
2.3.4 功能单体浓度对聚合物形貌的影响 | 第30-35页 |
2.3.5 反应液体积对聚合物形貌的影响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反乌头酸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分子识别研究 | 第38-47页 |
3.1 前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 | 第39-40页 |
3.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9页 |
3.2.2 反乌头酸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39-40页 |
3.2.3 振荡吸附实验 | 第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3.3.1 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作用方式 | 第40-41页 |
3.3.2 印迹微球对反乌头酸的选择性识别 | 第41-44页 |
3.3.3 印迹聚合物微观形貌对结合能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声明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附件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