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表示研究--以意思与表示分立的角度
引言 | 第1-13页 |
一、 动机、方法与理由 | 第7-9页 |
1、 动机 | 第7页 |
2、 方法 | 第7-8页 |
3、 已有研究和新的视角 | 第8-9页 |
二、 论文写作的哲学意义说明 | 第9-11页 |
1、 客观与主观的二元认识论 | 第10页 |
2、 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划分 | 第10页 |
3、 私法中人的形象设计 | 第10-11页 |
三、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搭建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意思表示的历史考察 | 第13-22页 |
一、 罗马法中的意思与(表示)行为的考察 | 第13-17页 |
1、 对罗马法契约制度的一种解释 | 第13-15页 |
2、 罗马法上的适法行为与主体意思 | 第15-17页 |
3、 小结 | 第17页 |
二、 从“意思”到法律行为以及意思表示的提出 | 第17-20页 |
1、 法国法中的契约合意与意思自治 | 第17-18页 |
2、 德国法中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的提出 | 第18-20页 |
三、 意思表示的思想基础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分析 | 第22-30页 |
一、 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实现私法自治的工具 | 第23-26页 |
二、 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实质效力根据 | 第26-28页 |
三、 意思表示规定了法律行为的范围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意思表示的概念表述与结构分析 | 第30-39页 |
一、 概念表述方式分析 | 第30-34页 |
1、 功能主义与单一式 | 第31-32页 |
2、 意思主义与复合式 | 第32-34页 |
二、 意思表示的结构分析 | 第34-39页 |
1、 关于意思表示构成的代表性观点 | 第35-36页 |
2、 分析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意思与表示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39-48页 |
一、 意思表示瑕疵制度的意义 | 第40-43页 |
1、 意思瑕疵 | 第41-42页 |
2、 表示瑕疵 | 第42页 |
3、 意思与表示的关系---评价的角度 | 第42-43页 |
二、 对意思表示解释的一点意见 | 第43-48页 |
1、 意思表示解释的前提或基础 | 第43-44页 |
2、 反思意思表示解释中的“主义” | 第44-46页 |
3、 对意思表示解释与哲学解释之间关系的看法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资料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