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扩频技术的电力线载波远程抄表的应用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8页 |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低压电力线通信的特点 | 第12-13页 |
·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远程抄表系统 | 第14-16页 |
·抄表系统的选型及其特点 | 第14-15页 |
·集中抄表系统组成 | 第15-16页 |
·集中抄表系统构成 | 第16页 |
·本文工作概述 | 第16-18页 |
第2章 低压电力线上的信号特性 | 第18-26页 |
·低压电力线上信号衰减特性 | 第18-21页 |
·信号衰减与距离的关系 | 第18页 |
·信号衰减与信号频率的关系 | 第18-19页 |
·信号衰减与同/跨相传输的关系 | 第19-20页 |
·信号衰减与电源相位的关系 | 第20页 |
·信号衰减与负载的关系 | 第20-21页 |
·低压电力线干扰特性分析 | 第21-23页 |
·低压电力线上干扰的周期性 | 第21-22页 |
·低压电力线干扰的随机性 | 第22-23页 |
·低压电力线上干扰的多变性 | 第23页 |
·低压电力线上输入阻抗特性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笫3章 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及选择 | 第26-38页 |
·引言 | 第26页 |
·窄带通信 | 第26-28页 |
·窄带通信方式 | 第26页 |
·FSK与PSK比较 | 第26-28页 |
·扩频通信 | 第28-32页 |
·香农公式 | 第28页 |
·扩频通信的种类 | 第28-29页 |
·直扩系统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直扩系统的调制和解调 | 第30-32页 |
·同步 | 第32页 |
·OFDM的基本原理 | 第32-35页 |
·引言 | 第33页 |
·OFDM的发送过程 | 第33-35页 |
·三种通信方式的比较 | 第35-36页 |
·性能比较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远程抄表系统设计 | 第38-62页 |
·采集器和集中器的内部结构 | 第38-39页 |
·采集器: | 第38页 |
·集中器 | 第38-39页 |
·电能脉冲计量部分 | 第39-41页 |
·外围电路 | 第41-43页 |
·显示电路 | 第41-42页 |
·存储电路 | 第42-43页 |
·串口通信接口电路 | 第43页 |
·数据传输电路 | 第43-45页 |
·功率放大与滤波电路 | 第44页 |
·接收电路 | 第44-45页 |
·调制解调电路 | 第45-47页 |
·PL2101的内部功能框图 | 第45-46页 |
·调制解调电路 | 第46-47页 |
·PL2101与AT89C51接口 | 第47-52页 |
·芯片接口时序 | 第47-48页 |
·I~2C接口时序 | 第48页 |
·PL2101内部寄存器 | 第48-49页 |
·PN码序列 | 第49-51页 |
·跟踪系统及其参数选定 | 第51-52页 |
·射频带宽的考虑 | 第52页 |
·数据格式 | 第52-60页 |
·传输方式 | 第52-53页 |
·同步字符 | 第53页 |
·抄表协议 | 第53-58页 |
·集中器与PC机的通讯协议 | 第58页 |
·通信界面软件设计 | 第58-60页 |
·实验结果 | 第60-61页 |
·距离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60页 |
·负载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提高通信效果的技术措施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电力线窄带干扰抑制的研究 | 第62-72页 |
·序言 | 第62页 |
·最小均方误差滤波算法 | 第62-64页 |
·频域自适应滤波 | 第64-69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频域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结构 | 第65-67页 |
·自适应滤波算法改进 | 第67-69页 |
·计算机仿真 | 第69-71页 |
·仿真框图 | 第69页 |
·频率自适应滤波前后PSD的比较 | 第69-70页 |
·采用自适应滤波对误码率的影响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A | 第77-78页 |
附录B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