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8页 |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研究内容 | 第7页 |
·论文结构 | 第7-8页 |
第二章 MPLS产生的背景 | 第8-12页 |
·路由和交换技术的发展 | 第8-10页 |
·路由 | 第8页 |
·交换 | 第8-9页 |
·ATM | 第9页 |
·路由器 | 第9-10页 |
·IP交换技术 | 第10页 |
·MPLS协议的出现 | 第10-12页 |
第三章 MPLS的体系结构 | 第12-18页 |
·MPLS基础 | 第12页 |
·标记(LABEL) | 第12-13页 |
·标记交换路由器(LSR) | 第13页 |
·转发等价类(FEC) | 第13-14页 |
·标记转换中使用的主要表项 | 第14页 |
·标记信息库(LIB) | 第14-15页 |
·标记交换路径(LSP) | 第15页 |
·标记栈与分层 | 第15-16页 |
·循环检测与预防 | 第16页 |
·标记的合并(MERGE)和聚合(AGGREGATED) | 第16-18页 |
第四章 LDP协议规范 | 第18-34页 |
·LDP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FEC的划分 | 第19-20页 |
·LDP基本操作 | 第20-24页 |
·LDP发现 | 第20页 |
·LDP会话建立和维护 | 第20-22页 |
·标记分发和管理 | 第22-24页 |
·LDP协议规范 | 第24-32页 |
·LDP PUD、LDP消息和TLV编码格式 | 第24-26页 |
·LDP消息和TLV编码格式的具体例子 | 第26-29页 |
·LDP消息、TLV和状态码总结 | 第29-32页 |
·LDP安全考虑 | 第32-34页 |
第五章 LDP协议在LINUX上的实现 | 第34-68页 |
·LINUX内核和TCP/IP协议栈 | 第34-38页 |
·LINUX操作系统组成及内核结构 | 第34-35页 |
·TCP/IP协议栈、体系结构 | 第35-36页 |
·对内核所作的修改 | 第36-38页 |
·LDP实现的软件结构 | 第38-43页 |
·主要模块 | 第38-39页 |
·主要数据结构及其交互 | 第39-43页 |
·主要接口、配置和监控 | 第43页 |
·协议实现过程 | 第43-54页 |
·初始化与主循环、退出 | 第43-44页 |
·邻居发现、会话初始化和LDP会话维护 | 第44-47页 |
·与路由协议的交互 | 第47-49页 |
·标记请求、标记映射、标记释放和标记撤销 | 第49-53页 |
·错误处理 | 第53-54页 |
·每端口标记空间的实现 | 第54-57页 |
·每平台标记空间和每端口标记空间 | 第54-55页 |
·数据结构 | 第55页 |
·初始化 | 第55-56页 |
·对各种消息的处理 | 第56-57页 |
·协议测试 | 第57-61页 |
·一致性测试 | 第57-60页 |
·功能测试、互操作测试 | 第60-61页 |
·在基于网络处理器的分布式路由器上MPLS功能的实现设计 | 第61-68页 |
·基于网络处理器的路由器硬软件结构 | 第62-63页 |
·网络处理器的应用编程接口 | 第63-66页 |
·MPLS功能的实现设计 | 第66-68页 |
第六章 BGP4扩展以及CR-LDP协议 | 第68-70页 |
·BGP4扩展 | 第68-69页 |
·CR-LDP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70-72页 |
·课题中所做的工作 | 第70-71页 |
·今后的工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表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