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孝道的困境与重建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1 引言 | 第10-15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与论文的结构 | 第14-15页 |
| 2 孝道的含义 | 第15-28页 |
| ·传统孝道的含义 | 第15-24页 |
| ·敬 | 第15-18页 |
| ·“孝有三” | 第18-19页 |
| ·顺 | 第19-21页 |
| ·“五等之孝” | 第21-22页 |
| ·重孝抑忠 | 第22-23页 |
| ·忠孝并提 | 第23-24页 |
| ·心性之孝 | 第24页 |
| ·现代孝道应有的含义 | 第24-28页 |
| 3 孝道的困境与原因 | 第28-51页 |
| ·孝道的困境 | 第28-34页 |
| ·代际回馈失衡 | 第28-31页 |
| ·孝养不力的两难 | 第31-33页 |
| ·空巢老人的照料 | 第33-34页 |
| ·孝道困境的原因 | 第34-51页 |
| ·缺乏“何为孝”的共识 | 第35-37页 |
| ·家庭成员的流动 | 第37-45页 |
| ·多样性价值观 | 第45-48页 |
| ·制度 | 第48-51页 |
| 4 孝道的重建 | 第51-63页 |
| ·孝道重建的原则 | 第51-57页 |
| ·孝始于情 | 第51-54页 |
| ·平等互益 | 第54-56页 |
| ·自律 | 第56-57页 |
| ·孝道重建的途径 | 第57-63页 |
| ·制度体系的完善 | 第57-58页 |
| ·孝道的培养 | 第58-63页 |
| 5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