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疏水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水体系中吸着、迁移的液相色谱法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2页
第一章 综述第12-42页
 1 疏水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水体系中的吸着和迁移第13-18页
   ·土壤吸着系数第13-14页
   ·疏水有机化合物-土壤间相互作用力第14-15页
     ·离子键(离子交换)第14页
     ·氢键第14页
     ·电荷转移第14-15页
     ·范德华力第15页
     ·电荷-偶极和偶极-偶极作用第15页
   ·影响疏水有机化合物土壤吸着的因素第15-18页
     ·疏水有机化合物性质第15-16页
     ·土壤特性第16-17页
     ·环境因素第17-18页
       ·土壤溶质第17页
       ·pH值第17页
       ·温度第17-18页
 2 疏水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水体系中的迁移第18-21页
   ·迁移机理第18-20页
     ·对流第18-19页
     ·分子扩散第19页
     ·机械弥散第19-20页
   ·迁移模型第20-21页
 3 研究方法第21-31页
   ·测定方法第21-27页
     ·批量平衡法第22-24页
     ·土壤柱淋洗法第24-26页
     ·土壤柱液相色谱法第26-27页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关系法第27-31页
     ·水溶解度法第28-29页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法第29页
     ·RP-HPLC法第29-30页
     ·线性溶剂化能方法第30-31页
 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1页
 5 参考文献第31-42页
第二章 土壤柱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水分配系数第42-67页
 1 前言第42页
 2 理论和方法第42-48页
   ·土壤柱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合物的吸着等温线第42-46页
   ·Peclet数第46-48页
 3 实验部分第48-49页
   ·材料和样品第48页
   ·土壤样品前处理第48页
   ·批量平衡实验第48-49页
   ·土壤柱液相色谱实验第49页
 4 结果与讨论第49-64页
   ·方法确认第49-51页
     ·非平衡的考察第50-51页
     ·色谱柱性能考察第51页
   ·批量平衡法测定吸着等温线第51-54页
   ·土壤柱液相色谱法测定吸着等温线第54-60页
     ·迎头色谱法测定吸着等温线第54-55页
     ·脉冲进样法测定的吸着等温线第55-60页
       ·脉冲进样得到的穿透曲线第55-58页
       ·脉冲进样法测定化合物的吸着等温线第58-60页
   ·化合物浓度对其吸着的影响第60-61页
   ·批量平衡法预测延迟因子产生偏差的原因第61-64页
 5 结论第64-65页
 6 文献第65-67页
第三章 土壤柱液相色谱法研究HOCs在土壤中的迁移第67-83页
 1 前言第67-68页
 2 方法第68-69页
 3 实验部分第69-73页
   ·材料第69-70页
   ·土壤样品前处理第70页
   ·传统土壤柱色谱实验第70-71页
   ·SCLC实验第71页
   ·柱色谱进样方式的比较第71-73页
 4 结果与讨论第73-80页
   ·不同进样方式测定的吸着系数的比较第73-75页
   ·土壤柱参数比较第75页
   ·土壤柱的Peclet数比较第75-76页
   ·测定的土壤/水分配系数(K_d)的比较第76-78页
   ·穿透曲线的比较第78-79页
   ·SCLC法与传统土壤柱淋洗法的操作性能比较第79-80页
 5 结论第80-81页
 6 文献第81-83页
第四章 多柱反相液相色谱法预测环境理化参数第83-110页
 1 前言第83-84页
 2 理论和方法第84-87页
   ·色谱参数的物理意义第84-86页
   ·多柱RP-HPLC法预测环境理化参数第86-87页
 3 多柱RP-HPLC法预测K_(oc)第87-100页
   ·实验第88-89页
     ·试剂第88-89页
     ·仪器第89页
     ·色谱操作条件第89页
   ·结果与讨论第89-99页
     ·反相液相色谱固定相表征第89-94页
     ·单柱上化合物的保留参数与logk_(soil)的关联关系第94-97页
     ·多柱反相液相色谱方法预测土壤吸着系数第97-99页
   ·小结第99-100页
 4 多柱HPLC法预测生物富集因子(BCF)第100-107页
   ·数据和方法第100-103页
     ·数据第100-102页
     ·方法第102-103页
   ·结果与讨论第103-107页
     ·logKow用于BCF预测第103-104页
     ·单柱上的logK_w和S预测BCF第104-105页
     ·多柱HPLC法预测logBCF第105-107页
   ·小结第107页
 5 结论第107-108页
 6 文献第108-110页
第五章 土壤柱液相色谱法用于土壤/水分配系数的快速预测第110-137页
 1 前言第110-111页
 2 土壤溶液影响第111-117页
   ·实验部分第112-114页
     ·仪器与试剂第112页
     ·色谱柱制备第112-113页
     ·流动相配制第113页
     ·实验方法第113-114页
   ·结果和讨论第114-117页
     ·流动相对化合物保留的影响第114-115页
     ·土壤柱上保留因子与土壤/水分配系数的关联第115-117页
   ·小结第117页
 3 土壤柱液相色谱法与疏水参数法预测土壤/水分配系数的对比第117-125页
   ·实验部分第118-120页
     ·试剂和材料第118页
     ·土壤柱填充第118页
     ·流动相第118-119页
     ·土壤柱实验第119-120页
   ·结果与讨论第120-125页
     ·硅藻土对化合物保留的贡献考察第120页
     ·土壤柱上的保留因子与土壤/水分配系数的关联第120-123页
     ·疏水参数法用于土壤/水分配系数预测的评价第123-125页
       ·EUROSOIL1#第123-124页
       ·EUROSOIL2#第124页
       ·EUROSOIL5#第124-125页
   ·小结第125页
 4 SCLC法快速预测土壤/水分配系数第125-134页
   ·实验部分第126-128页
   ·结果与讨论第128-134页
     ·流动相中甲醇含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第128-131页
     ·在广泛的土壤范围内考察SCLC法预测K_d的适用性第131-134页
   ·小结第134页
 5 结论第134-135页
 6 文献第135-137页
第六章 土壤-疏水有机化合物相互作用力表征第137-157页
 1 前言第137-139页
 2 方法第139-140页
 3 实验部分第140-144页
   ·仪器与试剂第140页
   ·土壤有机碳的去除第140-142页
   ·土壤柱液相色谱实验第142-144页
 4 结果与讨论第144-153页
   ·HOCs在土壤柱上的保留因子与LSER参数间的关联第144-146页
   ·保留因子与logKow间的关联关系第146-147页
   ·土壤-HOCs间的分子间作用力第147-148页
   ·HOCs在土壤上吸附所涉及到的分子间作用力第148-152页
   ·土壤溶液对HOCs-土壤相互作用的影响第152-153页
 5 结论第153-154页
 6 文献第154-157页
个人简历第157-158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158-160页
致谢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胰腺癌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血中AngⅡ及6-k-PGF/TXB2测定和肾组织bFGF表达在慢性间质性肾炎治疗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