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其手性对映体分离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7页
 第一节 色谱法分离手性化合物简介第11-19页
  1.1.1 引言第11页
  1.1.2 色谱法分类第11-15页
   1.1.2.1 气相色谱(GC)第13-14页
   1.1.2.2 高效液相色谱(HPLC)第14-15页
   1.1.2.3 超临界和亚临界流体色谱(SFC和SubSFC)第15页
   1.1.2.4 逆流色谱(CCC)第15页
  1.1.3 手性色谱分离法发展趋势第15-19页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发展现状第19-36页
  1.2.1 引言第19页
  1.2.2 手性固定相手性识别基本原理第19-21页
  1.2.3 蛋白质类手性固定相第21-25页
  1.2.4 多糖类手性固定相第25-29页
  1.2.5 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第29-32页
  1.2.6 大环抗生素型第32-33页
  1.2.7 Pirkle型第33-34页
  1.2.8 聚合物类第34-35页
  1.2.9 分子烙印(MIP)类第35页
  1.2.10 金属配位型第35-36页
 第三节 毛细管电色谱在手性分离上的应用第36-41页
  1.3.1 电色谱发展简史第36页
  1.3.2 电色谱用于手性分离的优点第36-37页
  1.3.3 手性电色谱分离的三种模式第37-38页
  1.3.4 毛细管电色谱中的手性选择剂第38-41页
 参考文献第41-47页
第二章 复合型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对映异构体分离第47-62页
 2.1 引言第47-48页
 2.2 实验部分第48-52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48页
  2.2.2 手性外消旋样品第48页
  2.2.3 涂敷型手性固定相的制备第48-50页
  2.2.4 键合型手性固定相的制备第50-52页
  2.2.5 色谱条件第5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2-60页
  2.3.1 合成产物表征第52-53页
  2.3.2 涂敷型手性固定相手性分离能力比较第53-55页
  2.3.3 键合型手性固定相手性分离能力比较第55-59页
  2.3.4 手性分离重复性实验第59-60页
 2.4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2页
第三章 γ-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化学键合法制备键合型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第62-75页
 3.1 引言第62-63页
 3.2 实验部分第63-65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63页
  3.2.2 非选择性键合法第63-64页
  3.2.3 选择性键合法第64页
  3.2.4 色谱条件第64-6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5-73页
  3.3.1 合成产物表征第65页
  3.3.2 γ-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用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第65-67页
  3.3.3 非选择性与选择性键合法比较第67-69页
  3.3.4 硅胶基质对手性固定相手性识别能力的影响第69-71页
  3.3.5 对映异构体在CSP5和CSP6上的手性分离第71-73页
 3.4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5页
第四章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法合成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第75-87页
 4.1 引言第75页
 4.2 实验部分第75-78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75-76页
  4.2.2 γ-甲基丙烯酸氧丙基硅胶(γ-MAPS)的制备第76-77页
  4.2.3 纤维素-2,3-二取代衍生物的合成第77页
  4.2.4 纤维素-2,3-二苯基氨基甲酸酯-6-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的制备第77页
  4.2.5 自由基共聚合反应第77-78页
  4.2.6 色谱条件第7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8-87页
  4.3.1 手性固定相的制备第78页
  4.3.2 在常用流动相条件下的手性分离第78-81页
  4.3.3 以四氢呋喃及三氯甲烷为流动相组分的手性色谱分离第81-86页
  4.3.4 重复性实验考察第86-87页
 4.4 结论第87页
 参考文献第87页
第五章 正电荷型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应用第87-102页
 5.1 引言第87页
 5.2 实验部分第87-91页
  5.2.1 仪器与试剂第87-88页
  5.2.2 自由基共聚法制备正电荷型手性固定相第88-90页
  5.2.3 甲苯-2,4-二异氰酸酯法制备正电荷型手性固定相第90页
  5.2.4 色谱条件第90-9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1-100页
  5.3.1 手性固定相的制备第91页
  5.3.2 对映体在正电荷型与非电荷型固定相上的手性分离比较第91-100页
 5.4 结论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2页
第六章 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毛细管电色谱法分离手性化合物第102-128页
 第一节 键合型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在微柱液相色谱和电色谱上的应用第102-115页
  6.1.1 引言第102-103页
  6.1.2 实验部分第103-105页
   6.1.2.1 仪器与试剂第103页
   6.1.2.2 键合型手性固定相的制备第103页
   6.1.2.3 毛细管色谱柱的制备第103-104页
   6.1.2.4 电色谱分离条件第104-105页
  6.1.3 结果与讨论第105-114页
   6.1.3.1 毛细管微柱液相色谱分离手性化合物第105-106页
   6.1.3.2 电渗流的表征第106-107页
   6.1.3.3 非水相电色谱手性分离第107-113页
   6.1.3.4 水相电色谱分离手性化合物第113页
   6.1.3.5 电色谱柱稳定性考察第113-114页
  6.1.4 结论第114-115页
 第二节 正电荷型纤维素类手性固定相电色谱分离对映体第115-128页
  6.2.1 引言第115页
  6.2.2 实验部分第115-117页
   6.2.2.1 仪器与试剂第115页
   6.2.2.2 正电荷型键合型手性固定相的制备第115-116页
   6.2.2.3 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制备第116页
   6.2.2.4 电色谱分离条件第116-117页
  6.2.3 结果与讨论第117-125页
   6.2.3.1 电渗流的表征第117-118页
   6.2.3.2 非水相电色谱分离手性化合物第118-122页
   6.2.3.3 水相电色谱分离手性化合物第122-125页
  6.2.4 结论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28页
论文总结第128-130页
附录1: 英文缩写第130-131页
附录2: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第131-133页
附录3: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金融脆弱性预警监测体系研究
下一篇:P27~(Kip1)及CyclinD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