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3页 |
·研究消费问题的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消费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国外研究消费问题现状 | 第7-9页 |
·国内消费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关于消费问题的几个概念 | 第11-12页 |
·合理的消费水平 | 第12-13页 |
·消费结构合理化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资料的数据和说明 | 第13页 |
2 呼和浩特市农民消费现状分析及特点 | 第13-19页 |
·呼和浩特市农民消费现状 | 第13-17页 |
·农民收入与支出迅速提高 | 第14-15页 |
·农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消费结构日趋优化 | 第15-17页 |
·食品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在总支出中比重下降 | 第15-16页 |
·衣着消费稳步增长,比重略有下降 | 第16页 |
·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缓慢增加,占消费支出比重也略有下降 | 第16页 |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增加,比重迅速上升 | 第16页 |
·农村居民保健意识增强,其消费支出增长较快 | 第16页 |
·住房消费成为消费热点 | 第16页 |
·交通通讯支出迅猛增加 | 第16-17页 |
·呼和浩特市农民消费变化特点 | 第17-19页 |
·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农民消费 | 第17页 |
·副食品消费增长快于主食消费 | 第17页 |
·各消费项目的变化程度不同 | 第17-18页 |
·单一消费结构逐步为多样化消费结构所代替 | 第18-19页 |
·由生存性消费逐步转化为发展性消费 | 第19页 |
·精神生活消费比重上升,物质生活消费比重下降 | 第19页 |
3 呼和浩特市农民消费存在的问题 | 第19-26页 |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差距显著 | 第19-22页 |
·实物消费品结构中的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存在差距 | 第19-21页 |
·农村居民服务性消费比重及消费质量仍明显低于城镇居民 | 第21页 |
·农村消费城市化倾向日益明显 | 第21-22页 |
·呼和浩特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但消费水平要低于全国农民的平均水平 | 第22-23页 |
·农民消费质量低 | 第23-24页 |
·恩格尔系数还比较高 | 第23-24页 |
·农民消费环境较差 | 第24页 |
·农民消费的层次还很低,有限的消费对农村经济发展缺乏推动力 | 第24页 |
·农民消费还缺乏理性,结构不合理 | 第24-25页 |
·“人情风”越刮越猛 | 第25页 |
·攀比消费 | 第25页 |
·污染性消费 | 第25页 |
·农民即期消费意愿不强 | 第25-26页 |
·农民生活消费还比较单调 | 第26页 |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农民的购买力的实现,导致农民消费总量小,水平低 | 第26页 |
4 呼和浩特市农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预测 | 第26-31页 |
·对呼和浩特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预测 | 第27-28页 |
·二次指数平滑预测法基本理论说明 | 第27页 |
·农民收入预测分析 | 第27-28页 |
·对呼和浩特市农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预测 | 第28-30页 |
·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农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预测 | 第29-30页 |
·农民未来消费趋势分析 | 第30-31页 |
·未来的消费热点将是居住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 | 第30页 |
·生活消费结构内部将会发生深刻变化 | 第30-31页 |
·农民生活消费日益多元化 | 第31页 |
·生活消费结构各项变化不大 | 第31页 |
5 提高呼和浩特市农民消费水平、优化农民消费结构的几点建议 | 第31-39页 |
·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强农民购买力 | 第31-36页 |
·继续深化改革,切实消除妨碍农民增收致富的体制性的因素 | 第32页 |
·积极发展经济,切实开拓农民增收来源 | 第32-33页 |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 第33页 |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 第33-34页 |
·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 第34页 |
·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 第34页 |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 第34-35页 |
·加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 | 第35-36页 |
·要培育优良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 | 第36页 |
·要改善硬环境 | 第36页 |
·要改善软环境,营造一个讲诚信、反欺诈、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市场环境 | 第36页 |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 第36-37页 |
·开拓农村市场要走出误区 | 第37页 |
·开拓农村市场,要加强农村市场建设 | 第37页 |
·开拓农村市场,要加强服务 | 第37页 |
·改善农民的预期,尽量克服不确定因素 | 第37-38页 |
·引导农民科学和健康的消费 | 第38页 |
·建立健全激励性消费政策,促进农民消费模式由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