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历史发展与比较 | 第1-18页 |
一、 隐私起源 | 第10-11页 |
二、 国外隐私权法律保护概况 | 第11-16页 |
1 、各国隐私权法律保护概述 | 第11-13页 |
2 、隐私权与国际人权保护 | 第13-14页 |
3 、对国外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发展的若干评述 | 第14-16页 |
三、 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概况 | 第16-18页 |
1 、我国有关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 第16-17页 |
2 、若干评述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隐私权基本理论问题分析 | 第18-33页 |
一、 隐私权的概念 | 第18-20页 |
二、 隐私权的法益目标 | 第20-22页 |
1 、私生活的安宁和安全 | 第20-21页 |
2 、人格尊严 | 第21页 |
3 、社会评价 | 第21-22页 |
三、 隐私权的权利构成 | 第22-27页 |
1 、隐私权的客体 | 第22-24页 |
2 、隐私权的主体 | 第24-26页 |
3 、隐私权的内容 | 第26-27页 |
四、 隐私权的性质 | 第27-30页 |
1 、隐私权本是一项自然权利 | 第27-28页 |
2 、隐私权是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 | 第28页 |
3 、隐私权保护的部分内容所体现的法益具有宪法权利的价值 | 第28-30页 |
五、 隐私侵权行为认定及侵权责任承担 | 第30-33页 |
1 、隐私权侵权形态 | 第30-32页 |
2 、隐私侵权的责任承担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隐私权权利冲突纠纷之司法衡平 | 第33-4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33-35页 |
二、 隐私权权利冲突司法衡平之基本前提 | 第35-36页 |
三、 隐私权权利冲突司法衡平之基本方法──利益衡量 | 第36-37页 |
四、 隐私权权利冲突利益衡量之一般考量--人身利益优先于财产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 | 第37-40页 |
1 、一般考量标准概述 | 第37页 |
2 、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之典型体现──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 | 第37-39页 |
3 、社会公共利益原则之限制 | 第39-40页 |
五、 隐私权权利冲突利益衡量之原因关系考量--是否存在契约在先或侵权在先 | 第40-44页 |
1 、考察侵犯人与隐私权人之间是否有在先的契约关系及该契约关系与当事人隐私的联系 | 第40-41页 |
2 、契约关系考量之实例分析 | 第41-42页 |
3 、考察隐私权人本人是否侵权在先及在先的侵权行为与侵犯隐私的联系 | 第42-44页 |
六、 隐私权权利冲突利益衡量之公权力考量--公权力行使的法定前提和正当程序原则 | 第44-45页 |
七、 隐私权权利冲突利益衡量之程度考量--隐私权克减的必要限度原则 | 第45-46页 |
八、 若干补充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