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6-18页 |
1.1 引种家畜适应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6-7页 |
1.1.1 种绵羊适应性研究简史 | 第6-7页 |
1.1.2 引种绵羊适应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1.2 引种家畜适应性研究的内容、方法 | 第7-13页 |
1.2.1 针对某一生态因子研究家畜适应性 | 第8-9页 |
1.2.2 从某一侧面评定适应性 | 第9-12页 |
1.2.3 适应性的综合评定方法 | 第12-13页 |
1.3 引种绵羊适应性概况 | 第13-18页 |
1.3.1 国外引种绵羊情况简介 | 第13页 |
1.3.2 中国绵羊引种概况 | 第13-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2.1 实验地点、实验动物和实验仪器 | 第18页 |
2.1.1 实验地点 | 第18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18页 |
2.1.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页 |
2.2 实验内容和方法 | 第18-22页 |
2.2.1 波德代羊的行为观察 | 第18页 |
2.2.2 波德代羊生长发育状况的测定 | 第18页 |
2.2.3 波德代羊羊毛生产与羊毛纤维品质测定 | 第18-19页 |
2.2.4 波德代羊繁殖力的测定 | 第19页 |
2.2.5 波德代羊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19页 |
2.2.6 波德代羊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19-21页 |
2.2.7 波德代(Borderdale)品种绵羊鉴定标准 | 第21-22页 |
2.2.8 波德代羊适应性评定体系的建立 | 第22页 |
2.3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 第22-2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4-44页 |
3.1 波德代羊在新西兰与永昌地区的管理方式及生态环境的比较 | 第24-27页 |
3.1.1 生态条件 | 第24-25页 |
3.1.2 饲养管理方式 | 第25-27页 |
3.2 波德代羊的行为观察 | 第27-31页 |
3.2.1 波德代羊昼夜活动时间分配 | 第27-28页 |
3.2.2 波德代羊主要行为的观察 | 第28-31页 |
3.3 生长发育状况测定 | 第31-35页 |
3.3.1 羔羊不同月龄体重 | 第31-33页 |
3.3.2 引进种羊体重增长情况 | 第33页 |
3.3.3 波德代羊体尺测量 | 第33-35页 |
3.4 波德代羊羊毛生产与羊毛纤维品质 | 第35-39页 |
3.4.1 剪毛量与剪毛后体重 | 第35页 |
3.4.2 羊毛生长速度 | 第35页 |
3.4.3 羊毛纤维性能 | 第35-38页 |
3.4.4 羊毛纤维强伸度 | 第38页 |
3.4.5 羊毛油脂含量 | 第38-39页 |
3.4.6 羊毛净毛率 | 第39页 |
3.5 波德代羊的繁殖性能 | 第39-40页 |
3.6 波德代羊等级评定结果 | 第40页 |
3.7 波德代羊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40-41页 |
3.8 波德代羊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41-42页 |
3.9 波德代羊疾病发生情况 | 第42-43页 |
3.10 波德代羊的适应性的综合评定 | 第43-44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4-45页 |
英文摘要 | 第45-4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