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1 前言 | 第6-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22页 |
2.1 材料 | 第8-10页 |
2.1.1 口蹄疫病毒株、细菌菌株及质粒载体 | 第8页 |
2.1.2 各种酶类和生物试剂 | 第8-9页 |
2.1.3 引物 | 第9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9-10页 |
2.1.5 实验动物及细胞 | 第10页 |
2.2 方法 | 第10-22页 |
2.2.1 口蹄疫病毒适应乳鼠及适应细胞传代 | 第10页 |
2.2.2 病毒RNA提取 | 第10-11页 |
2.2.3 反转录 | 第11页 |
2.2.4 PCR扩增 | 第11-12页 |
2.2.5 目的DNA片段的纯化与回收 | 第12-13页 |
2.2.6 目的DNA片段与载体的连接 | 第13页 |
2.2.7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13-14页 |
2.2.8 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14页 |
2.2.9 挑斑 | 第14页 |
2.2.10 质粒的提取 | 第14-16页 |
2.2.11 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16页 |
2.2.12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6-20页 |
2.2.13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 | 第20页 |
2.2.14 表达产物的检测 | 第20-22页 |
3 结果 | 第22-31页 |
3.1 PCR | 第22页 |
3.2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2-25页 |
3.2.1 电泳鉴定 | 第22页 |
3.2.2 酶切鉴定 | 第22页 |
3.2.3 PCR鉴定 | 第22页 |
3.2.4 重组质粒的序列分析 | 第22-25页 |
3.3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5-30页 |
3.3.1 目的片段pGXM-3ABC与pTriEx载体的酶切 | 第25页 |
3.3.2 重组表达质粒的电泳鉴定 | 第25页 |
3.3.3 重组表达质粒酶切及PCR鉴定 | 第25-26页 |
3.3.4 重组表达质粒的序列分析 | 第26-30页 |
3.4 表达产物的检测 | 第30-31页 |
3.4.1 SDS-PAGE电泳 | 第30页 |
3.4.2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第30-31页 |
4 讨论 | 第31-34页 |
4.1 RNA提取 | 第31页 |
4.2 RT-PCR及其cDNA克隆 | 第31-32页 |
4.3 3AB基因的表达及蛋白检测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7页 |
5文献综述 | 第37-58页 |
5.1 概述 | 第37-38页 |
5.2 分布及流行现状 | 第38-40页 |
5.3 FMDV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 | 第40-42页 |
5.4 FMDV诊断检疫技术研究 | 第42-47页 |
5.5 FMDV疫苗研究概况 | 第47-58页 |
英文摘要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